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及细胞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酶、抗体、受体、激素的特异性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C.胞吐现象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利用胞吐作用运输的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
D.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以及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相关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胞吞和胞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且需要消耗能量.
3、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解答 解:A、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不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核酸,A错误;
B、酶和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它们的特异性不一定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
C、胞吐现象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利用胞吐作用运输的物质不都是大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C错误;
D、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以及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相关,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几种重要的化合物及其功能;识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识记细胞骨架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1、图2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种子中几种物质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小麦植株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种子成熟后期,含水量 ,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 (上升/下降),进而改变干物质的量,干重的变化主要与 元素密切相关。

(2)小麦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 含量增多,用 试剂检测还原糖的量,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 来判断。

(3)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某兴趣小组猜测土豆中可能不含 酶,所以淀粉不能被分解成甜度比较高的还原糖。为验证这一说法,他们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帮助其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备选材料与用具: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请补充完整)

第一步

第二步

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水浴加热至60 ℃的水溶液中,水浴保温5 min

第三步

注入C试管混合均匀后,向A、B试管中各加入2 mL,然后

实验结果预测: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C02量是否一样多.
实验原理:C0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02的产生情况.
(1)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02多(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02少或相等)
(2)材料用具:新鲜的食用酵母菌、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锥形瓶、直角导管、橡皮塞等.
(3)方法步骤:
①配制酵母菌培养液: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分别向瓶中注入240ra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②用锥形瓶和其它材料用具组装实验装置如图,
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隙性地依次
通过三个锥形瓶(约50分钟).然后将实验装
置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小时.
a.甲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O%的NaOH溶
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02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酵母菌有氧呼吸是否产生C02并根据混浊度检测产生C02的量.
b.乙装置中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可确保
无氧呼吸产生的C02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中.
③检测C02的产生:甲装置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0℃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乙装置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观察两装置的浑浊程度,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在记录表中.
时间(min)甲中石灰水乙中石灰水
0
5
10
15
(4)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预期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甲组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先浑浊,且浑浊程度大.说明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02快且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等五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A.含有水、DNA、RNA、肝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

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既有DNA,又有RNA的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以下是棉花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物质H的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P;噬菌体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2)物质E的不同取决于R基的不同,F的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这个蛋白质至少含有M+N-Z个氧原子.
(3)图中物质B主要是指淀粉.
(4)人体中,单体G的种类有4种;H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用甲基绿染色剂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观察到显微镜下的细胞核呈绿色.
(5)相同质量的B和D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D;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由图中的F和H构成.(填字母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快速牵拉刺激了骨骼肌中的感受器
B.刺激d处会引发图中骨骼肌收缩
C.d可能与多个骨骼肌细胞形成突触
D.牵拉和刺激b均可使c处出现神经递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D、B(用字母表示).
(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含碳有机物、CO2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2.46×108kJ.
(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frac{1}{4}$调整到$\frac{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2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6)土壤中包含的生物种类除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外,还有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要调查研究后者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两种.前者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7)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0.00370.00370.0350.0350.34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8)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 x lmm x 0.l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图丙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15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2.88×108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榕树的个体组成层次正确的是(  )
①细胞 ②系统 ③组织 ④器官 ⑤个体.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③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图1中A是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B是该生物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C是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三种结构或物质的数量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A细胞名称为(第一)极体,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0对,该生物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3对,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第二)极体.
?图1中A细胞的变化发生在图B中的8--9 (数字)时段;图B的6-8时段对应图C中的Ⅲ.若该动物的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中期可用图C中的Ⅱ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