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B.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2/5
C.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 mol氧气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例是1∶2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解,实线表示二氧化碳,虚线表示酒精,由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分解1 mol葡萄糖吸收6 mol氧气释放6 mol的二氧化碳,无氧呼吸分解1 mol葡萄糖产生2 mol酒精和2mol二氧化碳,故氧气浓度为a时,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大于产生的酒精,可知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项错误;由于酵母菌细胞产生6mol酒精,表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也是6mol,根据二氧化碳总产生量是15mol,可知有氧呼吸产生9mol二氧化碳,进而可知消耗的氧气也是9mol,C项正确;根据呼吸作用反应式,可知无氧呼吸产生6mol酒精消耗葡萄糖为3mol,有氧呼吸产生9mol二氧化碳,消耗葡萄糖1.5mol,故此时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占3/(3+1.5)=2/3,B项错误;根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生成ATP分别是38mol、2mol,故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在人类文明史中,酵母菌是最早被应用的微生物,可在缺氧环境下生存。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Ⅰ 家庭酿造米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先将糯米加热煮熟,待冷却至30℃,加少许的水和一定量的“酒药”(酵母菌菌种),与糯米混合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在糯米中央挖一小洞,加盖后置于适宜地方保温(28℃),30小时左右即可。
(1)将糯米加热煮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冷却至30℃后才能加入“酒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糯米中央挖一小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瓷坛并未完全密封,坛内无氧发酵的环境如何形成? _____。
(5)现有一瓶酵母菌的葡萄糖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假定两种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相同,在氧浓度为a时发生的情况是( )
A.100%酵母菌进行发酵 | B.3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
C.6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 D.酵母菌停止发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在人类文明史中,酵母菌是最早被应用的微生物,可在缺氧环境下生存。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Ⅰ 家庭酿造米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先将糯米加热煮熟,待冷却至30℃,加少许的水和一定量的“酒药”(酵母菌菌种),与糯米混合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在糯米中央挖一小洞,加盖后置于适宜地方保温(28℃),30小时左右即可。
(1)将糯米加热煮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冷却至30℃后才能加入“酒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糯米中央挖一小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瓷坛并未完全密封,坛内无氧发酵的环境如何形成? _____。
(5)现有一瓶酵母菌的葡萄糖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假定两种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相同,在氧浓度为a时发生的情况是( )
A.100%酵母菌进行发酵 B.3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C.6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D.酵母菌停止发酵
Ⅱ 右图是某同学利用葡萄酿制葡萄酒和果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流程如下:采摘新鲜葡萄→冲洗葡萄,去除梗枝→发酵瓶消毒,葡萄榨汁、过滤→葡萄汁装入发酵瓶→发酵酿造葡萄酒→发酵酿造果醋。请结合实验装置示意图和实验流程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同学把葡萄汁装入发酵瓶后没有向发酵瓶接种酵母菌,但是他仍然通过发酵获得了葡萄酒。为什么? 。
(2)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中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的作用是 。
(3)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 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 。(每空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