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1中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
(2)图1中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内正外负.未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内负外正.兴奋在神经纤维是以神经冲动方式进行传导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双向(单向、双向)的.
(3)图2中结构①名称是突触前膜,结构②的名称是突触后膜.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兴奋(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膜电位的变化.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1表示反射弧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图中A、B、C、E、F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结构就是突触D,也就是图2所示的结构,由①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②突触后膜构成.

解答 解:(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图1中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
(2)图1中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内正外负.未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内负外正.兴奋在神经纤维是以神经冲动方式进行传导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双向的.
(3)图2中结构①名称是突触前膜,结构②的名称是突触后膜.
(4)如果在图2中①突触前膜和②突触后膜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突触后膜处发生的变化是兴奋,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到内正外负.
故答案为:
(1)反射
(2)内正外负      内负外正      神经冲动     双向
(3)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4)兴奋

点评 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重点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理解和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根据图中信息规范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EeBb或eeBb.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eeBb.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frac{1}{2}$.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40%,Ee的基因型频率为48%.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60%.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3:1,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4:1,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细胞遗传信息库是(  )
A.高尔基体B.内质网C.细胞核D.中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并且此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患病概率是$\frac{1}{10000}$,Ⅱ-4与该家庭无亲缘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此种遗传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B.如果Ⅰ-1和Ⅰ-2均携带致病基因,Ⅱ-2是携带者的概率为$\frac{1}{2}$
C.如果Ⅰ-1和Ⅰ-2的后代患病概率为$\frac{1}{4}$,则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若Ⅱ-2携带致病基因,则Ⅱ-3与Ⅱ-4的后代S患病的概率为$\frac{1}{3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是染色体的唯一成分
B.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C.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D.三者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可以通过加热使分子得到能量从而转变成活跃状态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加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发生化学反应.表是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试管编号
2mLH2O23.5%FeCl320%肝脏研磨液温度实验现象
12滴//室温无气泡产生
22滴//90℃少量气泡
32滴2滴室温较多气泡
42滴/2滴室温大量气泡
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1)化学催化剂和酶都能通过降低活化能而具有加速化学反应的功能.酶具有催化功能,本实验反应出该功能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2)改变温度,对第4号试管影响最大.该实验还表明,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有,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与微生物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蓝藻和硝化细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
C.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拟核和质粒中
D.S型菌和R型菌的差异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期,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入细胞核内用于DNA的合成
B.G1期,氨基酸进入细胞核内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C.有丝分裂前期主要特点是出现四分体
D.后期Ⅱ,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关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B.去除顶芽前后侧芽的生长状态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C.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对同一器官产生相同的效果
D.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生长,抑制根生长是两重性的体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