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1表示反射弧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图中A、B、C、E、F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结构就是突触D,也就是图2所示的结构,由①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②突触后膜构成.
解答 解:(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图1中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
(2)图1中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内正外负.未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内负外正.兴奋在神经纤维是以神经冲动方式进行传导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双向的.
(3)图2中结构①名称是突触前膜,结构②的名称是突触后膜.
(4)如果在图2中①突触前膜和②突触后膜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突触后膜处发生的变化是兴奋,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到内正外负.
故答案为:
(1)反射
(2)内正外负 内负外正 神经冲动 双向
(3)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4)兴奋
点评 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重点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理解和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根据图中信息规范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此种遗传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 |
B. | 如果Ⅰ-1和Ⅰ-2均携带致病基因,Ⅱ-2是携带者的概率为$\frac{1}{2}$ | |
C. | 如果Ⅰ-1和Ⅰ-2的后代患病概率为$\frac{1}{4}$,则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D. | 若Ⅱ-2携带致病基因,则Ⅱ-3与Ⅱ-4的后代S患病的概率为$\frac{1}{30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NA是染色体的唯一成分 | |
B. | 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 |
C. | 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 |
D. | 三者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处理 试管编号 | 2mLH2O2 | 3.5%FeCl3 | 20%肝脏研磨液 | 温度 | 实验现象 |
1 | 2滴 | / | / | 室温 | 无气泡产生 |
2 | 2滴 | / | / | 90℃ | 少量气泡 |
3 | 2滴 | 2滴 | 室温 | 较多气泡 | |
4 | 2滴 | / | 2滴 | 室温 | 大量气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蓝藻和硝化细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 |
B. | 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 | |
C. | 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拟核和质粒中 | |
D. | S型菌和R型菌的差异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S期,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入细胞核内用于DNA的合成 | |
B. | G1期,氨基酸进入细胞核内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 |
C. | 有丝分裂前期主要特点是出现四分体 | |
D. | 后期Ⅱ,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长素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 |
B. | 去除顶芽前后侧芽的生长状态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 |
C. | 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对同一器官产生相同的效果 | |
D. | 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生长,抑制根生长是两重性的体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