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需要574种tRNA | |
B. | 转录合成血红蛋白所需要的模板时,需要8种脱氧核苷酸 | |
C. | 由于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存在DNA,无法转录形成mRNA,所以人的血红蛋白的合成不需要模板 | |
D. | 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是没有任何细胞器的,当然也没有核糖体.成熟的红细胞不再进行任何蛋白质的合成.它的血红蛋白是在红细胞成熟之前合成的.未成熟的红细胞含有各种细胞器,可以合成大量的血红蛋白备用(成熟之后使用).
解答 解:A、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A错误;
B、转录合成血红蛋白所需要的模板是mRNA,需要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是没有任何细胞器的,当然也没有核糖体.成熟的红细胞不再进行任何蛋白质的合成.它的血红蛋白是在红细胞成熟之前合成的.未成熟的红细胞含有各种细胞器,可以合成大量的血红蛋白备用(成熟之后使用),C错误;
D、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基因,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红细胞为素材,考查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相对综合,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氨基酸是蛋白质分子的单体,由氨基和羧基组成 | |
B. |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都有R基 | |
C. | 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 | |
D. | 组成人体的氨基酸都能在人体内合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对大熊猫等濒危物种的保护,要改善环境提高其K值 | |
B. |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决定因素之一 | |
C. | 性别比例的改变可能使种群密度降低 | |
D. | 在理想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是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调査人类遗传病的研究小组调查了一个家族的某单基因遗传病情况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谱,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个体3与4婚配后代子女不会患病
C.个体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或1/2
D.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是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3分)下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_______”填名称):
(1)图1中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是[ ]。
(2)图1假若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该出现的是[4]和[ ]。
(3)图2中不含磷脂成分的结构为______(填序号),从功能上来说,生物膜是一种__________膜。
(4)硝化细菌细胞中具有图2细胞的哪种细胞器?______(填序号)。
(5)在图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6)若这是人的大腿肌细胞,在人进行长跑时,大腿肌肉会感到酸痛,这是由于图2细胞中的______(填序号)产生了乳酸,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具有图2结构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则逐渐消失的结构为______(填序号);
(8)在图2细胞合成分泌抗体的过程中,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9)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均匀相间分布。
①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该如何改进,请写出你的改进思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省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黑腹果蝇的第V号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正常眼(E)对无眼(e)为显性。现有一子代是第V号染色体三体的个体,基因型为EEe。其父本的基因型为Ee,母本的基因型为ee。假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是正常的,那么该基因未发生正常分离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