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有研究者开展四倍体青蒿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实验过程中用1mol•L-1HCl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中期且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进行拍照.
(2)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7,杂交后代一般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正常产生配子.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论,可以优先选用④ (①花萼 ②花瓣  ③雌蕊  ④花药  ⑤花芽,填序号)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显微观察.
(3)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其中cyp基因作为目的基因,质粒作为运载体,二者通常需要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后连接成重组载体.

分析 1、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但不发生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这属于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该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解答 解:(1)低温可以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但不发生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过程中用1mol•L-1HCl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镜检时,由于中期细胞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中期且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进行拍照.
(2)野生型青蒿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四倍体青蒿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36,所以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7.由于杂交后代的细胞中染色体为奇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正常产生配子,所以一般不育.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论,可以优先选用④花药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显微观察.
(3)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其中cyp基因作为目的基因,质粒作为运载体,二者通常需要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后连接成重组载体.
故答案为:
(1)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中  分散良好
(2)27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正常产生配子  ④
(3)目的基因     运载体     相同的限制酶

点评 本题考查基染色体变异、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计算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关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的均为芦花,雌的均为非芦花.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①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②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③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表现型雄鸡有一种,雌鸡有两;
④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frac{1}{4}$.
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相对于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来说,对除草剂敏感的为敏感性生物类型,那么在原来没有除草剂使用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与敏感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的关系是(  )
A.无敏感性个体B.抗药性个体多于敏感性个体
C.无抗药性个体D.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利用了花粉细胞的全能性
B.a-h过程中细胞内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d-e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D.不考虑突变,c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红眼细眼.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5条染色体进行DNA 测序.
(3)果蝇M与基因型为XEXe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B(或b)和v(或V)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 在产生配子过程中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
(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eY 和bbVVrrXEXE 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 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 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
F1雌性:雄性灰身:黑身长翅:残翅细眼:粗眼红眼:白眼
$\frac{1}{2}$有眼1:13:13:13:13:1
$\frac{1}{2}$无眼1:13:13:1----
①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7、8(或7、或8)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②以F1 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亲本:杂交亲本:F1中的有眼雌雄果蝇.实验分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形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染色体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磷酸B.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C.葡萄糖、核糖、碱基、磷酸D.氨基酸、脱氧核糖、磷酸、碱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分别为一个雌性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和细胞示意图.请回答:

(1)细胞A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细胞,与之相对应的曲线段是4~5.(以横轴上的数字段表示)
(2)与细胞B相对应的曲线段是5~6或5~7.
(3)C细胞最终能形成1个成熟生殖细胞.
(4)曲线3~4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结果,曲线4~5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可能造成生物进化,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B.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C.长期地理隔离一定能达到生殖隔离,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间的进化,生物能完成有性杂交就是同一个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