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根据以下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            ④生物组织中淀粉的检测
②检测花生子叶细胞内的脂肪          ⑤观察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
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            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②⑤⑥(填序号);必须经水浴加热的是①(填序号).
(2)请分别选择在上述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方法:
实验①①④⑥(填序号),实验③①③⑤(填序号)
①0.1g/mLNaOH        ②0.1g/mLNaCl        ③0.01g/mLCuSO4
④0.05g/mLCuSO4       ⑤分别使用           ⑥混合后再使用
(3)实验②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实验⑥观察到RNA、DNA依次被染成红色、绿.

分析 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

解答 解:(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②⑤⑥;上述实验中,只有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才需要水浴加热.
(2)检测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由甲液(0.1g/mLNaOH)和乙液(0.05g/mLCuSO4)组成,使用时应该混合后再使用,且需要水浴加热;而蛋白质鉴定利用的双缩脲试剂B为0.01g/mLCuSO4,并且双缩脲试剂是分别使用.
(3)检测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甲基绿和吡罗红分别把DNA和RNA染成绿色和红色.
故答案为:
(1)②⑤⑥①
(2)①④⑥①③⑤
(3)洗去浮色      红色、绿色

点评 本题考查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可知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
A.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相互融合;在形成配子时,融合的基因不发生分离,同时进入一个配子中
B.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C.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相互融合;在形成配子时,融合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D.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不发生分离,同时进入一个配子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若结构a是基因表达载体所必需的,则a最可能是(  )
A.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B.启动子
C.限制酶D.DNA连接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排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B.蛋白质、水、脂质、糖类,O、C、N、H
C.水、蛋白质、糖类、脂质,H、O、N、CD.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l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 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l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
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 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约为7-1O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1)仅通过对资料l的分析,你能对膜结构提出什么样的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或膜含有脂质)
(2)资料2、3中要获得纯净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细胞?试简述理由: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或其他膜结构)
(3)从资料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膜中的脂质分子为连续的两层(或膜含有双层脂质分子).
(4)资料4、5中,通过比较分析生物膜的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科学家对膜结构模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应该镶嵌(或不是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5)资料6中,科学家最早是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的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表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流动的(或膜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综合以上实验,并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流动镶嵌模型.
(7)在细胞膜的外侧,有一层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物质,叫做糖蛋白,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与细胞表面的保护、润滑、识别有密切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研究小组要研究该小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标志重捕
(2)“”(3)要求:画成“S”型曲线;纵坐标上A点对应起点,D点对应K值法.
(2)某种食虫动物迁入该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在t1~t3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曲线;若在t3时种群数量为N,则在t2时种群数量为$\frac{N}{2}$.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在t3时期后,该食虫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是不增加(基本不变或趋于稳定),在生物学上,我们把该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
(3)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图2甲是这种昆虫在一段时间内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美国德克萨斯州科学家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猫,这只小猫毛色花白,看上去完全不像生养它的花斑猫妈妈,也不完全像为它提供细胞核的基因猫妈妈.对该克隆猫毛色的解释合理的是(  )
①发生了基因突变             ②提供卵母细胞的雌猫细胞质基因进行了表达
③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代孕花斑猫妈妈的基因进行了表达.
A.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基因重组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都可能用到的是(  )
A.聚乙二醇B.纤维素酶C.病毒D.质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一只兔被一匹狼捕食,这匹狼最多获得这只兔子20%的能量
D.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