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 B.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
C. |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 D. |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不发生分离,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B正确;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不发生染色体的分离,所以不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C错误;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分离,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比较简单,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3,1:2:1 和 3:1 | B. | 3:1,4:1 和 1:3 | ||
C. | 1:2:l,4:l 和 3:1 | D. | 3:1,1:2:1 和 l: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7}{8}$ $\frac{1}{8}$ | B. | $\frac{15}{16}$ $\frac{1}{16}$ | C. | $\frac{19}{27}$ $\frac{8}{27}$ | D. | $\frac{3}{5}$ $\frac{2}{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 |
B. | 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且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 |
C. | 采用正交、反交可以排除细胞质基因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 |
D. | 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盐量 | |
B. | 所用豆腐的含水量大约12% | |
C. | 加盐腌制的目的只是调味 | |
D. | 发酵时间不影响腐乳的品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
B. | 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等 | |
C. | 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
D. | 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操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枯草杆菌 |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
野生型 | …P-K-K-P… | 能 | 0 |
突变型 | …P-R-K-P… | 不能 | 100 |
A. | 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 |
B. | 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 |
C. | 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或增加所致 | |
D. | 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搅拌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 | |
B. | 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 |
C. | 若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对上清液放射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 |
D. | 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