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DNA的复制方式,可以通过设想来进行预测,可能的情况是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弥散)复制三种.究竟是哪种复制方式呢?下面设计实验来证明DNA的复制方式.

实验步骤:
(1)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
(2)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
(3)将亲代15N大肠杆菌转移到氮源为含14N的培养基中,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分子量的DNA分子将分布在试管中的不同位置上.
实验预测:
(1)如果与对照(14N/14N)相比,子代Ⅰ能分辨出两条DNA带:一条轻(14N/14N)带和一条重(15N/15N)带,则可以排除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
(2)如果子代Ⅰ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则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但不能肯定是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
(3)如果子代Ⅰ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DNA密度鉴定:若子代Ⅱ可以分出一条中密度带和一条轻密度带,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半保留复制;如果子代Ⅱ不能分出中、轻密度两条带,则排除半保留复制,同时确定为分散复制.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是:一个15N-15N,一个14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是一半在轻带、一半在重带;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都是15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全部在中带.
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分散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全部在中带,这样就不能区分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再继续做子代ⅡDNA密度鉴定: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2次后,得到的4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是15N-14N,另外3个DNA分子是14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frac{1}{4}$在中带,$\frac{3}{4}$在轻带;DNA的复制方式为分散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2次后,得到的4个DNA分子,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全部在中带,据此答题.

解答 解:(1)如果与对照(14N/14N)相比,子Ⅰ代能分辨出两条DNA带:一条轻(14N/14N)带和一条重(15N/15N),则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可以排除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
(2)如果子代Ⅰ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则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但不能肯定是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
(3)如果子代Ⅰ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DNA密度鉴定:若子代Ⅱ可以分出一条中密度带和一条轻密度带,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半保留复制;如果子代Ⅱ不能分出中、轻密度两条带,则排除半保留复制,同时确定为分散复制.
故答案为:
(1)轻(14N/14N) 重(15N/15N)
(2)全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 
(3)一条中密度带 一条轻密度带      半保留复制 分散复制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的过程,其分泌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膜外

B.囊泡→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膜外

C.高尔基体→囊泡→内质网→囊泡→膜外

D.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膜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叫作(  )
A.反射B.反射弧C.刺激D.神经冲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为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曲线图模型,①②③④曲线的条件分别是(  )
A.H2O2酶催化   FeCl3催化   加热       自然条件
B.加热    自然条件   H2O2酶催化   FeCl3催化
C.加热    FeCl3催化    自然条件    H2O2酶催化
D.自然条件   加热       FeCl3催化     H2O2酶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
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2)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淋巴因子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由图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摄取处理细菌,暴露其特有的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DC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DC细胞免疫疗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取患者的DC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增殖后,回输入该患者体内,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
(4)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清除功能.
(5)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使病毒不能增殖.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用CD4受体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请简要说明HIV在这 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等结构,HIV病毒遗传物质无法复制,其蛋白质也无法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种群的数量,研究员先捕上100条鱼做上记号,然后放回湖里,过段时间待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捕捞5次,记录如下表.则该鱼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约是(  )
捕捞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捕捞到没有标记的鱼(条)79911189171
捕捞到有标记的鱼(条)9111398
A.1000条B.1800条C.900条D.大于1900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阅读下面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甲: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但病毒侵染后容易导致产量大幅度下降,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
材料乙:最近,由于我国从美国进口大量转基因食品而引发了国民的关注和争论.网友们热议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利弊.
材料丙: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污染日益严重,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很多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保证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若要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抗病毒的马铃薯植株,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将病毒复制酶基因插入到农杆菌中的Ti质粒的T-DNA上,构建出基因表达载体后,将其导入到马铃薯体细胞中,筛选出成功转化的马铃薯体细胞后,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形成完整植株.马铃薯的分生区附近(或茎尖)含病毒极少或无病毒,因此可将此结构经人工培养获得脱毒苗.
(2)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
(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等特点.保证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4)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组织切片显微观察无橘黄色颗粒说明没有脂肪
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C.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D.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DNA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绿藻和水草 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frac{1}{4}$食物来自绿藻,$\frac{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是500KJ和500KJ.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光照,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绿藻(或食物).
(4)为促进食物链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大量的尸体使分解者的数量剧增,分解者产生氨气和硫化物等有刺激气味的物质,导致水体发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