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角膜环状皮样瘤(RDC)会影响患者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图1为调查的某RDC家系图。
(1)此家系代代都有患者,初步判断RDC为______性遗传病。请说明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的理由:______。
(2)研究发现RDC患者的P蛋白仅中部的第62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组氨酸,据此推测患者P基因由于碱基对______而发生突变。
(3)Cyclin D1是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蛋白能结合Cyclin D1基因的启动子,调控其转录。为研究突变型P蛋白是否还有结合Cyclin D1基因启动子的功能,设计了3种DNA探针:能结合P蛋白的放射性标记探针(A)、能结合P蛋白的未标记探针(B)、未标记的无关探针(C),按图2的步骤进行实验,结果如图3。
请将图2使用探针的情况填入下表i、ii、iii处(填“不加”或“A”或“B”或“C”),完成实验方案。
分组 步骤 | 野生型P蛋白 | 突变型P蛋白 | ||||
1 | 2 | 3 | 4 | 5 | 6 | |
步骤1 | 不加 | i _____ | ii ______ | 不加 | 同i | 同ii |
步骤2 | A | A | iii ______ | A | A | 同iii |
图3结果说明突变型P蛋白仍能结合Cyclin D1基因启动子,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4)P基因在HeLa细胞(宫颈癌细胞)中不表达。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稳定表达野生型P基因的HeLa细胞系(甲)和稳定表达突变型P基因的HeLa细胞系(乙),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细胞Cyclin D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图4。
实验结果说明______。
(5)综合以上研究,从分子水平解释杂合子患病的原因______。
【答案】显 I-1患病,其女儿Ⅱ-11和Ⅱ-12不患病 替换 i:C ii:B iii:A 1、4组均出现杂交带且位置相似,3、6未出现杂交带 突变P蛋白激活Cyclin D1基因表达的能力远低于野生型P蛋白 突变型P蛋白与野生型P蛋白均能结合Cyclin D1基因启动子,但突变P蛋白激活Cyclin D1基因表达的能力降低,进而改变细胞周期,使个体角膜出现病变(突变P蛋白激活Cyclin D1基因表达的能力降低,突变型P蛋白与野生型P蛋白竞争结合Cyclin D1基因启动子,干扰野生型P蛋白发挥作用,使个体角膜出现病变。)
【解析】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点包括: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
2、分析系谱图可知,图中皮样瘤在代代中都有出现,判断可能为显性遗传病,由于I-1父亲患病,而后代中的女儿Ⅱ-11和Ⅱ-12不患病,则该遗传病应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分析表格中实验方案可知,野生型P蛋白与突变型P蛋白构成对照关系,野生型P蛋白的三组实验之间也形成对照关系,那么三组都应该加入探针A,不同点在于1组步骤1未加探针,2组步骤1作为对照加入探针B,3组步骤1应该加入探针C,同理,突变型P蛋白的三组实验的设计与此相同。
(1)分析系谱图可知代代都有患者,初步判断RDC为显性遗传病,由于I-1父亲患病,而后代中的女儿Ⅱ-11和Ⅱ-12不患病,则该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2)由于RDC患者的P蛋白仅中部的第62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组氨酸,只有一个氨基酸的种类改变,据此推测患者P基因由于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基因突变。
(3)根据题意,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突变型P蛋白是否还有结合Cyclin D1基因启动子的功能。题目中的DNA探针有三种:能结合P蛋白的放射性标记探针(A),该探针可以与正常P蛋白结合且有放射性、能结合P蛋白的未标记探针(B),该探针可以与正常P蛋白结合但是没有放射性、未标记的无关探针(C),该探针不能与P蛋白结合;根据野生型P蛋白和突变型P蛋白与探针的结合后电泳的情况判断。实验中根据对照性原则,野生型1、2、3组之间由于构成对照关系,分析可知,都需要加入探针A,1组未加探针,则2、3组分别需要加入探针B和C,同理野生型P蛋白和突变型P蛋白存在对照关系,因此三组处理与之相同。分析图3结果可知,1、4组处理相同,均出现杂交带且位置相似,3、6组处理相同,未出现杂交带,因此说明突变型P蛋白仍能结合Cyclin D1基因启动子。
(4)分析图4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稳定表达野生型P基因的HeLa细胞系(甲)组中Cyclin D1基因表达的蛋白含量最高,突变型P基因的HeLa细胞系(乙)组中比对照组略高,说明突变P蛋白激活Cyclin D1基因表达的能力远低于野生型P蛋白。
(5)综合以上研究,杂合子中既有野生型P基因又有突变型P基因,表达后产生了野生型P蛋白和突变型P蛋白,而突变型P蛋白与野生型P蛋白均能结合Cyclin D1基因启动子,但突变型P蛋白激活Cyclin D1基因表达的能力降低,进而改变细胞周期,使个体角膜出现病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中m、n、l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b为基因的间隔序列;图2为l基因进行的某种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a、b、m、n、l都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B.m、n、l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情况可能不同
C.图2中甲为RNA聚合酶,丙转录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D.若丙中碱基A+U占36%,则乙链中碱基G占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由于细胞中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不含重要基因的短片段在细胞分裂中丢失(如图甲),导致某女子的14号和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会发生异常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女子体细胞中只有45条染色体但表现型可能正常
B.DNA的断裂、错接是形成这种异常染色体的根本原因
C.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女子可产生6种不同配子
D.该女子与正常男子婚配没有生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风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ATP作为药物对癌症、心脏病、肝炎等病症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效果良好。目前常以葡萄糖为能源物质,利用啤酒酵母进行工业化生产。请分折:
(1)图1中可以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填序号)。
(2)葡萄糖进入酵母菌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
(3)根据图2分析在O2浓度为________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相等。进一步研究发现,O2浓度会影响酵母菌对葡萄糖的利用和ATP的生成。
(4)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在该实验时间内,三种条件下醉母菌对葡萄糖的利用速率________,通气量为________H/h时,有利于ATP的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2的神经被剥离,蛙心1的神经未被剥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
B. 电刺激蛙心1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
C. 蛙心1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改变其节律
D. 受到电刺激的蛙心1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2收缩的化学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在遗传学各个层次的研究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资料,摩尔根用果蝇做岀了重要的遗传学发现,请回答下列题:
(1)果蝇是一种小型蝇类,由于果蝇具有__________等特点(要求至少答岀三点),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的实验材料。
(2)如图所示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有控制体色的基因。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__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再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Ⅲ号染色体上。
(3)已知果蝇刚毛(B)和截毛(b)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控制果蝇刚毛性状(完全显性、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基因只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X染色体上,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的亲本杂交,且子一代的表现型___________,则上述假设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其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分别用超声波、尿素处理线粒体内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含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含F0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B.该过程能体现线粒体膜的结构特点,线粒体膜可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C.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水、ATP、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等
D.线粒体内膜上F1颗粒的功能可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鼠 基因的正常表达与精子的发生密切相关,敲除该基因的小鼠会出现无精症。研究人员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正常鼠和敲除鼠睾丸生精小管中的细胞进行了 含量 测定,结果如下图(精原细胞 含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量为 和 的细胞分别对应精原细胞和精子
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下降
C.据图推测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
D. 含量由 到 的变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红耳龟原产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当地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________过程中散失,一部分可用于________。
(2)红耳龟的_______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调查描述、解释和预测红耳龟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_____模型。
(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红耳龟 | 乌龟 | 中华花龟 | 中华鳖 | 蛇鳄龟 | |
数目(只) | 148 | 20 | 8 | 4 | 1 |
调查结果发现,目前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_________。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导致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
(4)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
②红耳龟入侵后,得以迅速繁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________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