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 | |
B. | 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 |
C. |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模型建构法 | |
D.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 解: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A正确;
B、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假说演绎法,B错误;
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采用了物理模型建构法,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的实验过程、采用的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16}$ | B. | $\frac{1}{64}$ | C. | $\frac{1}{32}$ | D. | $\frac{1}{1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TP的结构式可简写为A-P~P~P,其中A代表腺嘌呤 | |
B. | 细胞内的ATP均产生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 |
C. |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 |
D. | 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ATP与ADP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只检测出S型菌 | B. | 只检测出R型菌 | ||
C. | 检测不出S型菌和R型菌 | D. | 检测出S型菌和R型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aBb×Aabb | B. | AABb×aaBb | C. | AaBB×Aabb | D. | AaBb×aab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三上第三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有纯合的野生型小鼠若干,经X射线处理后,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经研究发现,该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是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某科研小组让该突变型小鼠与多只野生型雌性小鼠杂交,观察并分别统计子代雌雄小鼠中突变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各项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 |
雄性小鼠 | A |
雌性小鼠 | B |
A.如果A=1,B=0,则说明突变基因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B.如果A=0,B=1,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如果A=B=,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
D.如果A=0,B=0,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