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萤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图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注:图中通过过程①、②形成重组质粒,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切取目的基因、切割质粒.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1)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可以连接,理由是:因为由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或是可以互补的).
(2)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于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除限制酶外还需要的工具酶是DNA连接酶.
(3)重组质粒中除目的基因外还需含有的成分为复制起始点、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至少回答三个,).
(4)过程③将重组质粒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时,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5)如果将切取的GFP基因与抑制小猪抗原表达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6)目前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用数字表示).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②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序列③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修饰(合成)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获取目的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过程;②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此外还采用了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

解答 解:(1)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则图2中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为:
②酶Ⅰ和酶Ⅱ识别序列不同,但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可以连接.
(2)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于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除限制酶外还需要的工具酶是DNA连接酶.
(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等.
(4)将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细胞时,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5)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6)蛋白质工程的操作过程: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基因表达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因此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
故答案为:
(1)可以连接      因为由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或是可以互补的)
(2)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
(3)复制起始点、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任答三个)
(4)显微注射技术
(5)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6)②①③④

点评 本题结合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核移植技术及胚胎工程技术,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步骤的名称及采用的生物技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高等动物子在与亲代在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其原因是( )

A、染色体复制,然后平均分配给子细胞

B、细胞中央细胞膜向内凹陷,将动物细胞平均分成两个子细胞

C、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现要合成由20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由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而形成的氨基酸种类最多有(  )
A.200B.4200C.2004D.202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2009年,中国政府在世界气候大会上作出承诺,降低我国单位生产总值CO2排放量.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热门议题.根据图1的碳循环模式图回答:

(1)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包括①(填序号);而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包括④和③⑤(填序号),途径④表示分解者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呼吸方式将有机物分解,释放CO2到无机环境中.
(2)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成分).
(3)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若图1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假设D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 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 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4.5×107kJ.
(4)根据图1,提出两项实现“低碳”承诺、缓解温室效应的具体措施一方面是降低CO2的排出量,包含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开发新能源和另一方面是增大CO2的吸收量,包含植树造林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人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在血液中(  )
A.含量极少,种类极少,作用很重要B.含量很大,种类多,作用很重要
C.含量极少,种类多,作用很重要D.含量很大,种类极少,作用很重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生产者,猫头鹰属于消费者,兔处于第二营养级,兔和猫头鹰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草.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在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CO2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营养级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5500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寨卡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2016年2月9日我国确认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月14日该患者痊愈出院.下列是该患者感染该病毒后机体内免疫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寨卡病毐的遗传物质会直接整合到该患者细胞的染色体中
B.寨卡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B细胞分裂分化出浆细胞与该病毒结合
C.患者痊愈后形成的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应答中会迅速产生抗体
D.效应T细胞对寨卡病毒入侵的靶细胞的裂解死亡与基因决定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图甲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实验示意图,图乙表示其细胞气体交换情况,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丁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0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

(1)图乙中光反应的具体部位字母及名称是[a]类囊体薄膜,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叶肉细胞处于图乙状态时,对应图丙中的区段是B点以后.
(3)图丙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若提高温度,曲线的变化是信息不足,无法确定(上移;下移;不动;信息不足,无法确定)
(4)丁图中24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0-5和20-24.
(5)丁图中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588mg,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光合作用每小时利用CO2的量是77mg.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大于(大于、等于、小于)300mg.
(6)丁图中,若适当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CO2浓度,B点将向右(左/右)移动.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施用农家肥的方法增加CO2的浓度,其原理是农家肥富含有机物,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出大量C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