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 | |
B. | 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 |
C. | 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 | |
D. | 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 |
分析 1、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3、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
解答 解:A、密码子位于mRNA上,A错误;
B、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B正确;
C、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C正确;
D、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识记密码子的概念,明确密码子在mRNA上;识记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教师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示意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血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细胞。据图回答:
(1)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该过程所涉及的细胞器有正常情况下,胰岛素通过 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过程 (填序号)等,而使血糖浓度 。丙细胞因膜表面缺少 ,而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2)在体液免疫中,受到 的刺激, 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 1攻击甲细胞而使其功能受损,这类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 。抗体 2作用于乙细胞,也会导致患者血糖调节异常,原因是: 。因抗体 1或抗体 2对自身的攻击而导致的这些疾病在免疫学上被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结合题5图分析,下列传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也可以流向RNA
B.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阴影部分可以看出,施加CO2后能提高大棚内樱桃的产量 | |
B. | 15时樱桃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 |
C. | 7-8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空气中的CO2浓度 | |
D. | 分析可知,每天人工施加CO2的时间应选择在8时~13时之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是递质的受体,和递质转运体一样,都是位于细胞外表面的糖蛋白 | |
B. |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 | |
C. | 图中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时,需要相应的载体并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 | |
D. | 若图中递质是一种抑制性递质,则药物A会使突触后膜产生持续性兴奋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 |
B. |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 |
C. |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 |
D. |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离体的植物茎段生长量 | |
B. |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 |
C. | 该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 |
D. | 离体茎段去芽的目的是消除芽产生的生长素的影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 |
B. | 该过程需要能量供应 | |
C. | Na+、K +等无机盐离子也可通过此方式跨膜转运 | |
D. | 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存在细胞识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O2主要来自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 | |
B. |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 |
C. |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 |
D. | 无氧呼吸是缺氧条件下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补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