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图分析:1表示糖蛋白,2表示磷脂双分子层,3表示蛋白质;a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b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是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c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解答 解(1)图一中模型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该图为高等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A侧具有糖蛋白,表示膜外,则植物细胞膜外侧还具有细胞壁.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良好材料.
(2)图一中,②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由于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且结构中大多数的③(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所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图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是b(主动运输),甘油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a(自由扩散).
(4)图二中的发出信号的细胞与接受信号的细胞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该功能的实现与靶细胞膜上的①(糖蛋白)有密切关系.
故答案为:
(1)流动镶嵌模型细胞壁 细胞壁 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2)磷脂双分子层 ③
(3)b a
(4)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①
点评 本题以细胞膜示意图为载体,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并能够结合图示进行综合分析;解题关键能够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消耗能量、是否需要载体三方面对图示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细胞膜的结构进行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下开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1表示是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一定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图2表示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注:实验中所用的A、B两种植物叶片叶面积相等,且实验都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由图1分析可知,A、B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受 的影响.从实验开始到10min这段时间内,A植物叶片干重的变化趋势是 .
(2)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而其他条件不变,三碳化合物合成速率将 .
(3)在第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从实验开始到第40min这一阶段,A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比B植物要 .
(4)根据2,当光照强度为c klx时,A植物叶片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是 mg/m2•h,一昼夜中B植物增加的葡萄糖为 mg/m2(设每日光照12小时,保留二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核糖、纤维素、糖原 | B. | 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 ||
C. | 核糖、葡萄糖、糖原 | D. | 脱氧核糖、脂肪、乳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实验表明,35℃是发菜生长的最适温度 | |
B. | 25℃时若增大光照强度,发菜的光合速率一定会增大 | |
C. | 45℃时发菜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
D. | 发菜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具有不同的最适温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形成-COOH和-SH | B. | 形成-COOH和连接碳的-H | ||
C. | 形成-SH和-OH | D. | 形成-NH2和-CO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可以进入A、C、D | |
B. | 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 | |
C. | 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① | |
D. | 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属于内环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