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在盛产柿子的某地,生物小组开展柿子酒、柿子醋生产的相关活动.
(1)土壤中的酵母菌计数:
在秋季的柿子园中,落地的柿子流出果汁的周围土壤中有酵母菌大量生长繁殖.
①用灭过菌的小铁铲、信封取该处土样、并在火焰②旁称取10g土样,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而后进行系列稀释操作;吸取锥形瓶中土壤液的上清液1ml,转移至盛有9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摇匀,依次等比稀释,获得稀释至101、102、103、104倍的土壤液的稀释液.
②为测定土壤中酵母菌的数量,选用第①步中所获得的102、103、104倍的土壤液的稀释液,并依次分别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操作.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当菌落数目稳定时,对各稀释度涂布的三个平板进行菌落计数(如表).
序号
稀释度104583
稀释度103178191156
稀释度102418511389
则每克土壤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约为1.75×107个.要使该实验所得数据可靠,还应该实施的操作是同时在各稀释度组中,另加一个平板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
(2)柿子醋生产菌的制备:
为去掉酵母菌,挑取变酸的柿子酒内的菌膜于30〜35℃进行纯化培养,获得图1所示菌落分布.应从丙(填“甲”“乙”或“丙”)区域中挑取部分菌落制玻片观察,选择所需菌种.
(3)柿子酒、柿子醋的制作(发酵装置如图2所示):
①排气口弯管设置的目的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0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②可通过装置中的出料口对发酵情况进行及时监测.此时,若采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发酵液的酵母菌观察计数,与(1)中计数方法相比,该计数方法测得的酵母菌数目较多.
③柿子醋可在柿子酒生产的基础上改变菌种和环境条件进行生产.

分析 1、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目的菌的培养基应该是选择培养基,培养基制作完成后进行灭菌处理,所有操作应该确保无菌操作.常用的固体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2、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
3、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解答 解:(1)①为了避免微生物的污染,用灭过菌的小铁铲、信封取该处土样、并在火焰旁称取10g土样,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而后进行系列稀释操作:吸取锥形瓶中土壤液的上清液1ml,转移至盛有9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摇匀,依次等比稀释,获得稀释至101、102、103、104倍的土壤液的稀释液.
②由于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因此选择“稀释度103倍”进行计算,每克土壤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约=(178+191+156)÷3÷0.1×103×102÷10=1.75×107个.要使该实验所得数据可靠,还应该实施的操作是同时在各稀释度组中,另加一个平板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
(2)酵母菌适宜生存的温度为18~25℃,为去掉酵母菌,挑取变酸的柿子酒内的菌膜(醋酸菌)于30〜35℃进行纯化培养,获得图1所示菌落分布.丙中已形成单个菌落,因此需要从丙区域中挑取部分菌落制玻片观察,选择所需菌种.
(3)①排气口弯管设置的目的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0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②可通过装置中的出料口对发酵情况进行及时监测.此时,若采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发酵液的酵母菌观察计数,与(1)中计数方法相比,该计数方法测得的酵母菌数目较多.
③柿子醋可在柿子酒生产的基础上改变菌种和环境条件进行生产,即菌种由酵母菌改为醋酸菌,环境条件有无氧、18~25℃改为通入氧气、30~35℃.
故答案为:
(1)①火焰   1   ②1.75×107 同时在各稀释度组中,另加一个平板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
(2)30〜35 丙
(3)①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0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②出料口多
③菌种和环境条件

点评 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以及果酒、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掌握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方法,掌握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生物实验小组将某种绿色植物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温 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153.753.53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0.500.751.251.752.253.003.50
(1)该绿色植物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其原因是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强.
(2)若昼夜不停进行光照,则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5℃.若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的条件下,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12小时光照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12小时黑暗中消耗的有机物少.
(3)该实验小组在提取与分离该植物的色素过程中,偶然发现其缺失叶黄素色素带.
①缺失该条色素带的植株主要对蓝紫光的吸收能力减弱.
②为了研究缺失该色素带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两植株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表.
光照强度(klx)051015202530
CO2吸收速率(mg•m-2•h-1-3.6-0.722.43.04.86.97.0
-4.6-12.43.65.87.98.8
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更加适合在强光下生活的是乙(填“甲”或“乙”)植株.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植株甲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株乙;当光照强度为25klx时,植株甲积累的葡萄糖的量约为4.7 mg•m-2•h-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某些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可由RNA催化完成
B.一个基因可以指导多种蛋白质的合成
C.mRNA的产生和降解与个体发育的阶段有关
D.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在核糖体内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了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了试验,实验组放置昆虫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图,请回答:
(1)图中白色柱是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该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 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3)某片稻田及灌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被农民弃耕后,很快就会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由于气候持续干旱,该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可能是草本(植物)阶段或灌木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请回答下列有关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问题:
(1)利用基因工程可以获得转基因羊.若要使获得的转基因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抗凝血酶III蛋白,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把目的基因与羊乳腺分泌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使用该启动子的原因是让目的基因只能在羊乳腺细胞中表达.
(2)应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在基因组数据库中査询目的基因的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PCR过程第一轮循环的模板是目的基因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或目的基因).
(3)目前常用的措施是将该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羊的受精卵细胞,导入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4)体外受精时,需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卵母细胞需要培养至MII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甲、乙、丙三个生物兴趣小组按如下三个流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请回答:
兴趣小组甲:

兴趣小组乙:挑选豆腐→豆腐长毛→加盐腌制→加卤装瓶→密封腌制
兴趣小组丙: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接种于培养基→计数
(1)甲组由果酒的制作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氧气和温度,请完善酒精发酵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
(2)乙组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先将切好的豆腐块放置在笼屉内,为使毛霉发酵充分,必须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丝来自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密封腌制时添加卤汤,卤汤中酒精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低会导致其它微生物生长(豆腐腐败).
(3)丙组欲按以上方法统计土壤中能降解苯酚的某菌株的数量,其流程中土壤样品稀释后,应该接种于以
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该组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60,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株数是3×106个(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毫升).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有研究显示,HIV可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则HIV大量入侵这些红细胞,这样的红细胞可能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既可入侵T细胞也可入侵红细胞,因此HIV对宿主细胞没有选择性
B.CD4修饰过的红细胞能够成为HIV的“陷阱细胞”可能是因为HIV在红细胞中不能增殖
C.如果通过修饰造血干细胞,将只需要注射少量修饰细胞即可起相同效果
D.HIV入侵到红细胞后即死亡,因为免疫系统能够识别CD4修饰过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兴奋在b上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
B.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c处突触前膜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
D.d处兴奋时细胞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省唐山市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现有4支试管A、B、C、D,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出现砖红色沉淀的试管有

(2)在加入斐林试剂检验之前,试管D中剩余的物质有水、多肽、

(3)除了温度和 pH 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 1 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 2 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

①据图1分析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与 具有类似结构因而能与酶的活性位点相结合。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 (选填“高温”、“低温”、“强酸”)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

②图 2 中代表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的曲线分别是 。当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