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图1:五个有亲缘关系的物种(G、H、Q、W、X)的进化历程及亲缘关系.
图2:插入外源基因S的显性突变蚊子(AABB)的染色体及局部放大.

(1)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原因是生存斗争;该理论未能解释的是D(用选项字母表示).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2)图1五个物种中,基因库相似程度最高的两个物种最可能是X与Q.
(3)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由共同祖先进化形成上述五个不同物种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选择和隔离.
(4)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幼虫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40%;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蚊子群体中存在不同个体反映了遗传多样性.
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5)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如图2),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受精卵 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S基因、由S基因转录的信使RNA、S蛋白.

分析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局限性:对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答 解:(1)生物过度繁殖的能力,而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生物进行生存斗争淘汰不利个体.自然选择学生能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但不能解释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故选D.
(2)X和Q的亲缘关系最近,二者基因库相似程度最高.
(3)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4)AABB×aabb→AaBb→9A-B-、3A-bb、3aaB-、1aabb,根据题意中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即A-B-、aabb存活,则F2群体中只有1AABB、2AABb、2AaBB、4AaBb和1aabb,5种基因型的蚊子,反应了遗传多样性;对A、a相关基因型进行分析:AA:Aa:aa=3:6:1,则基因频率=aa%+Aa%/2=40%.
(5)将S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受精卵中,其全能性高,容易表达,在转基因的蚊子体内可检测S基因(DNA分子杂交)、S基因转录的信使RNA(分子杂交)、S蛋白(抗原-抗体杂交),另外由于S基因表达的S蛋白抑制登革热病毒复制,则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减少.
故答案为:
(1)生存斗争    D                
(2)X与Q            
(3)选择    隔离
(4)40%    遗传                         
(5)受精卵   S基因、由S基因转录的信使RNA、S蛋白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工程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用到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碳源为对羟基苯甲酸.
(2)实验原理是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经富集培养,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增大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比例.
(4)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5)⑥为对照组,⑦为实验组,设置⑥的目的是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要分离的目的微生物.
(6)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整个接种过程都在火焰旁的无菌区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丁代表分解者(填成分);碳元素在甲和乙之间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乙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88J/(cm2•y).
(3)某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的小动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对一些个体微小,数量多的小动物,采用的计数方法是目测估计法.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会导致统计结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
(4)温室效应是由于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增多,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 的平衡.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种植绿色植物;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写出2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hm2,科研人员对一块0.2hm2样地的乔木层进行多次调查,部分种群数量变化如表:(单位:株)
分层优势种群调查年份
1982年1992年2002年
顶层锥栗442
中间层厚壳桂107301
下层云南银柴170204230
(1)云南银柴与厚壳桂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该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阳光(环境因素)有关.
(3)据表估算该样地1992年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为1020株/hm2.若用该数据代表当年自然保护区内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则不可靠.要获得可靠的结果,应该如何取样?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4)该自然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宁波木犀是一种常绿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植物资源.其生长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分子水平研究表明,宁波木犀和桂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同属于木犀属,因此常有人将宁波木犀当作野生桂花来利用而被大肆采挖,造成了宁波木樨野生资源数量急剧减少.

(1)图1为不同区域宁波木樨海拔垂直分布格局,由图1可知,宁波木樨垂直分布区域最广的是湖北省.下列最可能与造成如图分布格局无关的因素是D.
A.降水B.气温C.光照D.土壤
(2)调查发现,同一区域不同海拔的宁波木犀种群之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宁波木犀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这属于就地保护.为使其后代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最有效的繁殖方法是A.
  A.种子繁殖   B.嫁接   C.扦插   D.植物组织培养
(4)调查某一区域内植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图2中ABCD所示为各种不同的取样方法,图中黑点表示被统计的宁波木犀,其中对取样的统计方法正确的有ABC(多选).
(5)研究者借助PCR技术对黄山、金华和南京地区的宁波木犀种群和桂花种群之间进行了遗传相似性研究,并绘制了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图(如图3),由此推断A亲缘关系最近.
A.黄山和金华的宁波木犀
B.黄山和南京的宁波木犀
C.金华和南京的宁波木犀
D.南京的宁波木犀和桂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土壤,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调查项目重入侵区轻入侵区未入侵区
植物
覆盖度
紫茎泽兰覆盖度(%)67.220.30
当地植物覆盖度(%)3.145.852.5
土壤
微生物
总真菌数(×104个)17.95.88.3
固氮菌(×105个)4.42.92.2
硝化细菌(×104个)8.77.87.2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NO3-(mg/kg)92.027.915.7
NH4+(mg/kg)53.015.35.3
植物可吸收磷(mg/kg)8.73.42.6
植物可吸收钾(mg/kg)351.0241.5302.8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光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紫茎泽兰在刚入侵的一段时间内其种群的数量增长呈“J”型曲线.
(2)对土壤微生物的调查中,可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选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鉴别和计数.
(3)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由表结果分析:
①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作为分解者).
②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③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中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量,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4)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
(5)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细胞通讯的方式很多,比如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等.这些细胞间的通讯方式,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调节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图A、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细胞通讯的实例,请据图回答:

(1)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图中的激素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需要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靶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成分是糖蛋白.胰岛素分子的作用是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反射弧的结构来看,图中1应该属于传出神经.
(3)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终止细胞应答.已知B图中2所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分泌唾液,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作用的效应是靶细胞持续性兴奋并分泌唾液.
(4)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间接传递信息的,如内分泌腺细胞将激素分泌出来后,由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有在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的,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以下关于正常雄蝗虫(2N=24)体内减数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核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B.正常情况下,次级精母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C.一个基因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2种或4种精细胞
D.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进行解离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使用丙酮酸提取色素,使用层析液分离色素
C.探究醇母群数量变化时,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D.将斐林试剂加入到麦芽糖溶液中时,就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