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哪一种力对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不利(  )
A、碱基内部相互堆积作用
B、分子疏水作用
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D、离子(带电磷酸基)间的相互作用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专题:
分析: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的主要是碱基内部相互堆积作用.
DNA双螺旋结构是很稳定的.主要有三种作用力使DNA双螺旋结构维持稳定.第一种作用力是互补碱基的氢键;第二种作用力是DNA分子中层层堆积,形成碱基堆积力,在DNA内部形成一个疏水核心.也就是说疏水核心内几乎没有游离的水分子,这有利于互补碱基间形成氢键.第三种是磷酸基负电荷,与介质中阳离子形成离子键,对DNA双螺旋结构也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但氢键并不是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作用力,因为氢键的能量很小.DNA分子中碱基的堆积可以使碱基缔合,这种力称为碱基堆积力,是使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作用力.
解答: 解:A、碱基内部相互堆积作用,A正确;
B、分子疏水作用,B正确;
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C正确;
D、离子(带电磷酸基)间的相互作用,是同性相斥,不利于分子稳定,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稳定DNA双螺旋结构的作用力的知识,应牢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分解代谢物激活蛋白(  )
A、使RNA聚合酶与启动子区域结合的亲合性增加
B、降低RNA聚合酶活性
C、结合cAMP后就没有动能了
D、A和B都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不能检测出蛋白质
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用澄清的石灰水可准确判断其呼吸方式
C、将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在屏幕上的连续光谱中变暗的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D、用药物阻断蛙屈肌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刺激传出神经,肌肉不能收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种植物的高度由多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就越高.将最高和最矮的两个极端型杂交,F2表现型分布与以下哪一曲线接近(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光强度与植物吸收或放出二氧化碳的量之间的关系,点A是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表示光补偿点,点B对应于曲线上的点C,表示光饱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补偿点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的光强度
B、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时的光强度即光饱和点
C、如果增加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则光补偿点左移
D、CD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
B、近海水域水深10米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C、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只有分解者
D、在水深20米以上的水域中,浅海中生产者固定的光能比远洋海域中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多,主要是因为浅海水体中矿质元素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时刻0: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24:00
植物Ⅰ气孔导度383530728152538
植物Ⅱ气孔导度11203830352011
(注:气孔导度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其单位是mmolCO2?m-2?s-1,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

(1)请在坐标图中画出植物Ⅰ和植物Ⅱ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曲线.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
 
;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
 
,此特性的形成是长期
 
的结果.
(3)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浓度之外,还有
 
等(指出两种).
(4)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过程①的能量变化是
 
,过程③的完成需要酶、
 
等物质;凌晨3:00时,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完成的有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证实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请分析回答:
(1)人体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
 
(生理过程),其分子结构简式是
 
.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2)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3个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
 

(3)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图所示:
实验组编号 X物质的浓度(ng?mL-1 细胞内ATP的浓度(nmol?mL-1 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A 0 80 1
B 2 70 3
C 4 50 10
D 8 20 25
E 16 5 70
F 32 1 95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有何联系?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mg/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课题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

将三个混有多种微生物的容器甲、乙、丙用胶皮管连接起来,并在容器的入口与出口处设置控制阀门(只容许可溶性物质通过)及检测口.利用该装置他们做了以下实验:在清水中加入有机污染物后,使之流过甲、乙、丙;控制氧气的供给,检测产生气体及液体成分的变化.
(1)若不给甲通入O2,在甲气体出口收集到了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若通入足够的O2,则收集到气体中无有机成分,由此推测产甲烷菌的代谢类型为
 
.检测甲液体中氨态氮的浓度,流出口N
H
+
4
的浓度比流入口明显升高,其原因是
 

(2)向乙中通入O2,检测乙液体中硝态氮的浓度,发现流出口比流入口处的N
O
-
2
N
O
-
3
的浓度都增高.说明乙中有
 
细菌,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它起到的作用是:①
 
,②
 

(3)不给丙通入O2,检测发现流出丙的液体中硝态氮含量明显减少,收集到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氮气.如果丙中微生物适量用于含氮过多的水体中,可避免
 
现象的发生.甲、乙、丙容器中的沉积物可用作植物的肥料,原因是
 

(4)此研究的应用价值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