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 | 葡萄糖 | KH2PO4 | MgSO4 | NaCl | CaSO4 | CaCO3 | 琼脂 | 蒸馏水 |
含量 | 10g | 0.2g | 0.2g | 0.2g | 0.2g | 5g | 3.5g | 1L |
分析 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①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②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解答 解:(1)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同时还需要提供有利于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水分、无机盐.如果该培养基的培养条件能抑制或阻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能达到此目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在实验中,为使培养基能达到此目的,需设置对照组,对照组所用的培养基一般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有 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分析表格可知,由于培养基中缺乏氮源,幽门螺杆菌不能正常生活,所以数量会减少.
(3)在选择培养幽门螺杆菌时,培养基中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可以合成脲酶,能分解尿素.若有幽门螺杆菌,则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
(4)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过程中,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故答案为:
(1)温度、pH、营养(“营养”也可答成“碳源、氮源、水分、无机盐”) 选择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
(2)稀释涂布平板法 该培养基中缺少氮源
(3)脲酶 红
(4)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点评 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种类以及培养基的制备,能够根据表格获取有效解题信息,难度适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 B. | 参与人和动物的免疫活动 | ||
C. | 参与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 | D. | 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 |
B. | 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 |
C. | 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 |
D. | 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与mRNA彻底水解后,均可得到6种终产物 | |
B. |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此种特殊的RNA自由进出 | |
C. | 作为胰腺癌生物标记的RNA,其翻译成的蛋白质中一般含20种氨基酸 | |
D. | 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在胰腺癌患者细胞的细胞质内合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 | |
B. | 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 |
C. | 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 | |
D. | 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市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甲~丙依次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染色体DNA数目关系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细胞对应于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②
B.甲细胞分裂时期核糖体、中心体代谢活跃
C.图丙中与乙图BC段对应的只有②
D. 图丙中引起②→③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 |
B. |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 | |
C. | 该种群年龄结构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 | |
D. |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密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市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措施不能提高阳生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
A.适量水分供应 B.适量的必需矿质元素
C.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D.合适CO2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