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C] 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 B为 .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C→D是通过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的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和的形式存在.
(5)碳循环始终与结合在一起进行.
【答案】
(1)生产者
(2)CO2;消费者;分解者
(3)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呼吸
(4)化学燃料;CO2;碳酸盐
(5)能量流动
【解析】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C固定的太阳能总量.(2)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往返于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据图分析,A表示消费者,B表示分解者.(3)图中D→C过程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C→D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化学燃料的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5)碳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进行. 所以答案是:(1)生产者(2)CO2 消费者 分解者(3)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 呼吸(4)化学燃料 CO2 碳酸盐(5)能量流动
【考点精析】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系统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紧密联系,才能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生产者,分解者,无机环境.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和吸入CO2和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
B. 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
C. 图1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D. 图2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相应变化发生在图1中的b点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措施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是
A. 延长光照时间,提高鸡的产蛋率
B. 使用性引诱剂,降低害虫出生率
C. 施用化学肥料,提高农作物产量
D. 特定波长的光处理,促进种子萌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食物网简图.分析并简要回答:
(1)该食物网含有条食物链,写出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 该食物网的主要成分是 .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 , 蛇是消费者,鹰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有营养级.
(3)如果将兔子全部除掉,从能量角度分析鹰的数量将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流动镶嵌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B. 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C. 在细胞膜的外表层存在糖被和糖脂
D. 流动镶嵌模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若如图甲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 )
供选项 | a | b | c |
A | 生物大分子 | 细胞 | 组织 |
B | 个体 | 种群 | 群落 |
C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D | 组织 | 系统 | 器官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催化ATP合成和水解的酶相同 B. 酶合成过程伴随ATP的合成
C. 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都消耗ATP D. ATP和某些酶都含有腺嘌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甲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
B.乙图中的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甲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
D.乙图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