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所测得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 T0表示淀粉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在 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 Tc温度,在图甲中 Ta、Tb之间
D.图乙中 A 点对应的温度为 T0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4、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5、分析题图:
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Ta~T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T0时,酶活性最高,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T0~Tb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直至失活;
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说明A点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T0,Tb~Tc曲线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说明酶已经因高温而变性失活.

解答 解:A、图甲中T0时为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所以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A正确;
B、图甲中,Ta时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很低是因为低温下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抑制,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很低是因为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二者对酶活性的影响是有区别的,B正确;
C、图乙中Tc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是因为淀粉酶在高温下已经失活,在图甲中 Tb之后,C错误;
D、图乙中的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说明A点可能对应的温度最适宜、为T0,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特性和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为某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为a、色盲基因为b),该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生了一个患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女性也含有a和b
B.他们再生育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儿子和女儿的概率相同
C.产前诊断可降低他们生育患病后代的风险
D.如果女方怀孕,胎儿的基因型是AAXbXbY,则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只可能与女方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步骤A组B组
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
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
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记录结果记录结果
预测结果
结论
(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等量蒸馏水.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乳酸.
(3)预测结果:A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B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但不一定都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基因突变可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结婚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人类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甲、乙分别是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和突触结构示意简图,数字表示结构,字母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
(1)在进行膝跳反射时,①与②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①→②;神经冲动主要是由于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离子变化产生的电位差(变化)形成.
(2)小王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将手缩回.这说明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控制.
(3)乙是甲中③的放大图.乙显示的是2个细胞的部分结构.
(4)④中的神经递质a是通过胞吐(外排)方式进入⑤.⑥一般是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部分的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生理活动属于神经系统调节的是(  )
A.含羞草受刺激后叶片合拢B.草履虫逃避有害的刺激
C.成年人憋尿D.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下列有关X、Y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B.X可能是蛋白质
C.储存遗传信息是Y的功能之一D.Y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甲是我国生态学家对一个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2•a),图乙是能量流经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总量.该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0.85%(保留小数点后2位).
(2)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实现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功能的基础.
(3)该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能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植食动物所摄入的全部能量,D表示植食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则C表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填生理过程)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