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解答 解:(1)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以胞吐形式释放神经递质(Ach).
(2)由题干可知,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失去与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受体结合的机会,突触后膜不能产生膜电位变化,即化学信号不能转变成电信号.
(3)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被称为自身免疫病.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因此切除胸腺的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发育成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体液免疫的应答.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2)抗体 电
(3)自身免疫病 T细胞
点评 本题以重症肌无力为题材,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淋巴细胞的起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 |
B. |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 |
C. | O2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 |
D. |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卵细胞膜增厚并形成受精膜 | B. | 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互相融合 | ||
C. | 同类生物的精卵互相识别 | D. |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项目 | 测定值 | 单位 | 参考范围 |
血清葡萄糖 | 223 | mg/dL | 60-110 |
甘油三酯 | 190 | mg/dL | 50-200 |
总胆固醇 | 179 | mg/dL | 150-2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试管号 | Ⅰ | Ⅱ | Ⅲ | Ⅳ |
培养液体积(mL)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10 | 5 5 | 10 5 | 5 10 |
A. | 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 |
B. | 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 |
C. | 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 |
D. | 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最先达到K值,并最先开始下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基因频率会改变 | |
B. |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 |
C. | 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 |
D. |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蛾类的分布呈现集群分布 | |
B. | 蝉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为零 | |
C. | 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 | |
D. | 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而密度和分布型则是种群所特有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西河池高级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单科测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产单克隆抗体时,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试剂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下列可作为这种试剂的是( )
A.能选择性地抑制骨髄瘤细胞复制的试剂
B.能激活B淋巴细胞的原癌基因的试剂
C.能阻止杂交瘤细胞核糖体上所有蛋白质合成的试剂
D.能抑制B淋巴细胞DNA复制的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