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如图是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分裂时3和4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
B.若在复制时没有发生任何差错,也无交叉互换,则该细胞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细胞
C.若染色体1和2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则减数分裂无法正常进行
D.如果染色体1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则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全出现异常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且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应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解答 解:A、若分裂时3和4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其中有2个精细胞均多一条染色体,还有2个精细胞均少一条染色体,A正确;
B、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B错误;
C、若染色体1和2发生部分片段互换,则减数分裂仍可正常进行,C错误;
D、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如果染色体1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则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精细胞,一半异常,一半正常,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江西吉安第一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卓越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B.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早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D.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各种蛋白质的基本连接键都是肽键
B.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C.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参与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根据如图细胞分裂图回答问题:

(1)A图所示细胞分裂的方式是减数分裂.细胞内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比例是1:2.
(2)B图所示细胞分裂后产生的细胞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3)C图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名称是卵细胞和极体;每个子细胞中有3条染色体.
(4)图三图中核DNA数依次是:A:12个,B:6个,C:6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恒温动物保持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内的部分同学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位于脊髓.假设你是该小组的一员,请利用提供的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若干作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根据实验过程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推断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1)实验步骤:
①将小白鼠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标号甲、乙、丙、丁.
②甲组小白鼠不作任何处理,乙组只破坏下丘脑,丙组只破坏脊髓,丁组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③将四组小白鼠同时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并记录四组小白鼠的体温.
(2)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甲、乙两组小白鼠体温恒定,丙、丁两组体温不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脊髓.
②甲、丙两组小白鼠体温恒定,乙、丁两组体温不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③甲、乙、丙、丁四组小白鼠体温均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既不位于脊髓也不位于下丘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
B.不含等位基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有关基因、DNA、染色体的描述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性状的所有基因平均分布在染色体上,成直线排列
B.果蝇的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C.染色体、DNA、基因都是遗传物质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纸层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样品点不能浸泡在层析液中
B.点样时,应快速细致,形成大小一致的圆点
C.滤纸卷成筒状是为了增大吸收面积
D.石油醚可作为层析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具体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DNA、蛋白质.
(2)若要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3)上述实验中,不能(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4)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预期的实验结果是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几乎无放射性).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某同学尝试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将搅拌这一步改为超声震荡,其余条件相同.改进后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但与未改进前结果相比,上清液中32P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比例有所增大,可能原因是超声使得部分大肠杆菌破裂.
(5)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其遗传情况不(填是或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