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未达到饱和及能量充足
B、曲线bc、fg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的数量有限
C、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而大量排出
D、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简单扩散方式吸收K+
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专题:
分析:1、左图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K+浓度,纵坐标是K+吸收速率,因此曲线ab段限制因素是培养液中K+浓度,且载体、能量均充足.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cd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影响了对K+的吸收.
2、右图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氧气的相对含量,因此曲线ef段限制因素是能量,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
解答: 解:A、曲线ab段是随着营养液中K+浓度增加,K+吸收速率增加,限制性因素是K+浓度,但能量充足,而且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bc段可能是载体数量是有限的,A正确;
B、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B错误;
C、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培养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细胞代谢减弱,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力减少导致,C错误;
D、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来吸收钾离子,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于胸腺中成熟,T淋巴细胞于骨髓中成熟
B、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C、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能被HIV病毒寄生
D、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时刻0:00  3:00 6:00 9:00 12:0015:00  18:00 21:00 24:00
植物Ⅰ气孔导度3835307 2 8 15 25 38
 植物Ⅱ气孔导度 1 1 20 38 30 35 20 1 1
(注:气孔导度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其单位是mmol CO2?m-2?s-1,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
(1)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差异主要是
 
;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
 
,此特性的形成是长期
 
的结果.
(2)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浓度之外,还有
 
等(指出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细胞或化合物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B、蓝细菌细胞内的遗传主要是RNA而非DNA
C、内质网膜通过一定方式能转变为高尔基体膜
D、构成胰岛素的两条肽链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4、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细胞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②该细胞中1与2,3与4为同源染色体;
③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④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那么2也是Y染色体,3和4为常染色体.
A、只有1种说法正确
B、只有2种说法正确
C、只有3种说法正确
D、4种说法均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物质合成、分泌时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如图所示,该物质可能是(  )
A、胰岛素B、雄性激素
C、呼吸氧化酶D、血红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纤维素B、核糖
C、氨基酸D、多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无关的是(  )
A、抗体的分泌过程
B、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某北方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中有三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不需要分解者
C、给玉米施用沼渣可改良土壤保持土壤肥力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短食物链原则,避免了能量的过多损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