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以下关于PCR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CR是体外复制DNA的技术
B.PCR过程需要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引物、Taq酶
C.PCR过程中只需要两个引物分子
D.PCR技术中可以根据已知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

分析 关于PCR技术的相关知识: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解答 解:A、PCR是体外大量复制DNA的技术,A正确;
B、PCR过程需要模板、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Taq酶,B正确;
C、PCR过程中需要两种引物分子,而不是两个,C错误;
D、PCR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PCR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的概念、原理、条件及具体过程等基础知识,能与体内DNA复制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高等植物的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如图.等位基因间为完全显性,基因型为AaBb,请分析回答:
(1)图中A和a称为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分离 (分离/自由组合),图中①号染色体和②号染色体合称为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①号染色体和③号染色体合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对该生物进行测交,后代有4 种表现型,表现型的比例为1:1:1:,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所占比例为$\frac{1}{4}$.
(3)若此细胞为动物细胞且③号和④号染色体为性染色体,则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图中所示细胞若为1个卵原细胞,进行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可以产生1种卵细胞,该生物体可以产生的配子类型种类是AB、ab、Ab、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给暗室中的禾本科植物幼苗套上一顶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幼苗将(  )
A.背光弯曲生长B.向光弯曲生长C.不生长D.直立向上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图甲表示某城市利用河流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图乙表示污水从A处流入河流后不同地方几种成分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完成过程①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该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入来源是藻类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过程②和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有氧呼吸).
(2)图乙中AB段溶解氧的降低主要原因是细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时消耗大量的氧气,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盐增多,有利于藻类生长.
(3)若排放进河流的不是生活污水,而是化肥厂的污水,则河流中首先增加的生物种类是藻类.
(4)甲图的④中存在“藻类→浮游动物→…→鳙鱼”食物链,当第n个营养级的能量为akJ时,则第m(m>n)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最大值y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C
A.y=a×10n-mB.y=a×10mC.y=a×5n-mD.y=a×5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构建模型是科学家研究生态学规律常用的方法,以下两图分别是在封闭环境根据捕食(图1)和竞争(图2)的数学模型绘制的曲线,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2表示两类生物竞争中测定第1类生物后一代(即Zt+1)所占总数的百分数与前一代(即Zt)所占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实线表示观测到的Zt+1和Zt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Zt+1=Zt时的情况,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的曲线变化规律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调节,它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因的基础.其中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K值分别在P2、N2(填图中字母)波动,达到这种平衡时决定K值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或人为提供的环境条件).
(2)在图2的竞争中,将被排除掉的是第1(填1或2)类生物,如果图2生物为图1中的猎物,则在自然环境中不会(填会或不会)出现其中一种猎物被竞争掉的现象;如果图2竞争的生物是某池塘中的底栖物种,则会出现其沿池塘底部从上到下分布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群落结构中叫水平结构.
(3)南方某地有一片热带雨林,最初碳积蓄量500吨/公顷,此时,总生产量是每年为60t/hm2,叶的呼吸量为25t/hm2,生长量为5t/hm2,枯死量为10t/hm2.已知总生产量=生长量+枯死量+呼吸量,则该地的净生产量是15吨/公顷,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是20吨/公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腺嘌呤为200个,利用PCR技术循环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NA分子已循环了几次(  )
A.3次B.4次C.5次D.6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肾上腺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具体调节过程如下:

有研究表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应答,激素b具有抑制抗体产生的功能,淋巴因子IL-1能促进激素a的分泌.请分析回答:
(1)激素a是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促肾上腺激素,如图所示的激素分泌调节机制属于分级调节.
(2)当人受到惊吓时,下丘脑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直接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激素b通过影响浆(或效应B)细胞的活动来抑制抗体产生,器官移植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目的是抑制免疫应答.
(4)淋巴因子IL-1由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IL-1能促进激素a的分泌的事实说明下丘脑细胞膜上具有识别淋巴因子IL-1的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石油降解酶去醛基后变为石化酶,这两种酶都能催化污泥中石油的分解.
(1)验证石化酶化学本质所用的试剂名称是双缩脲试剂,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如图为不同条件下,石油降解酶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污泥含水量和pH值,若要比较石油分解酶及石化酶催化能力的大小可观测的指标是(相同样品中)2天内1Kg污泥中剩余石油含量.
②湖泊中能合成石油分解酶的节细菌可消除轻微石油污染,这种途径属于微生物微生物分解,这一实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通过预实验得知两种酶的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及催化能力,某同学以2℃为温度梯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石油降解酶及石化酶的最适温度和催化能力实验记录表.
温度
2天后石油含量(g/kg污泥)
                  
石油降解酶     
指出表中的三处错误:①没有标明具体的温度. ②温度设置少一列. ③缺少对石化酶的记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
B.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
C.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D.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