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全部子代DNA分子内均含有14N | |
B. | 半数的子代DNA分子两条链都含14N | |
C. | 全部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中,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 | |
D. | 并非所有子代的DNA分子内都含有15N |
分析 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解答 解:1、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
2、复制一次后形成了2个DNA分子,2个DNA含有一条含有15N,一条含有14N.
3、复制两次后形成了4个DNA分子,2个DNA含有一条含有15N,一条含有14N;另外2个DNA的两条链都是14N.
A、复制两次后形成了4个DNA分子,2个DNA含有一条含有15N,一条含有14N;另外2个DNA的两条链都是14N,即全部子代DNA分子内均含有14N,A正确;
B、复制两次后形成了4个DNA分子,2个DNA含有一条含有15N,一条含有14N;另外2个DNA的两条链都是14N,即半数的子代DNA分子两条链都含14N,B正确;
C、复制两次后形成了4个DNA分子,2个DNA含有一条含有15N,一条含有14N;另外2个DNA的两条链都是14N,即半数的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中,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C错误;
D、复制两次后形成了4个DNA分子,2个DNA含有一条含有15N,一条含有14N;另外2个DNA的两条链都是14N,即并非所有子代的DNA分子内都含有15N,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对DNA分子复制方式的考查,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DNA分子由1条母链和1条子链组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洛阳孟津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只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突变型
B.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野生型
C.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
D.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洛阳孟津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核酸已经成为刑侦人员侦破案件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DNA能携带遗传信息
B.DNA、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分布场所不同
C.核酸与遗传、变异有关,与催化作用无关
D.生物体细胞中的核酸均由两条核苷酸长链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周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探究大气CO2 浓度变化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人员对三种作物所处环境的CO2 浓度分别进行如下控制:自然CO2 浓度(375gμmol•mol-1,简称[375])、倍增CO2 浓度(简称[750])、倍增后恢复到自然CO2 浓度(先在倍增CO2 浓度下生活60 天,再转入自然CO2 浓度下生活,简称[750-375]),每种作物的三种处理均设置3 个重复组,测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如图1、2、3 所示:
(1)由上图数据分析可知,在CO2 浓度倍增条件下,三种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均______,这主要是CO2 浓度倍增时_______增大与_______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为进一步测定在[375]和[750]条件下干旱胁迫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应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①在水分充足、[750]时大豆的真正光合速率为_____μmol•m-2•s-1。
②在水分充足条件下,[750]能显著提高大豆的光饱和点,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CO2 浓度增加,暗反应中_______需要的能量增多;另一方面叶肉细胞中_____的含量增加,大豆捕获光能的能力增强。
③分析上表数据可知,通过___________措施可降低干旱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0 个 | B. | 15 个 | C. | 16 个 | D. | 18 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以2,4-D浓度为自变量,用同种扦插枝条进行再实验 | |
B. | 再在高于乙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 |
C. | 再在甲、乙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 |
D. | 再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N}{4}$ | B. | $\frac{N}{6}$ | C. | $\frac{N}{8}$ | D.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