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 D_H_ | D_hh | DdH_ | ddhh |
花纹颜色 | 野生型 | 橘红色 | 黑色 | 白色 |
表现型 | 无尾黄眼 | 无尾蓝眼 | 有尾黄眼 | 有尾蓝眼 | |
比例 | ♂ | $\frac{2}{12}$ | $\frac{2}{12}$ | $\frac{1}{12}$ | $\frac{1}{12}$ |
♀ | $\frac{4}{12}$ | 0 | $\frac{2}{12}$ | 0 |
分析 对家兔来说: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布,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布,故灰色基因型为A_B_,黑色基因型为A_bb,白色基因型为aaB_、aabb.
根据家猫的图表分析可知: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中,雌猫和雄猫中无尾:有尾都是2:1,没有性别之分,说明控制尾巴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雌猫中只有黄眼,雄猫中却有黄眼也有蓝眼,有性别之分,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一对性状的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而无尾:有尾=2:1,说明显性纯合子致死
解答 解:(1)①若野生型与白色个体杂交,子代中四种花纹颜色的个体均出现,说明野生型个体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即DH、Dh、dH、dh,白色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即dh,故子代中四种花纹颜色的个体比例为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1:1:1:1.
②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即D_H_×D_hh→ddhh,所以亲本为DdHh×Ddhh,子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大约是$\frac{1}{2}×\frac{1}{4}=\frac{1}{8}$.
(2)①由分析可知,灰色基因型为A_B_,黑色基因型为A_bb,白色基因型为aaB_、aabb,基因型均为AaBb的灰色雌雄兔杂交,子代家兔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灰色:黑色:白色=9:3:4.
②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角度分析,白色兔出现的原因是基因A控制黑色素的形成,没有基因A时就没有黑色素.
(3)①家猫中控制尾形的基因与控制眼色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子代无尾:有尾=2:1,可推知亲本控制尾巴的基因型是Cc和Cc;根据子代雌猫中只有黄眼,雄猫中黄眼:蓝眼=1:1,说明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交叉遗传),可推知亲本控制眼色的基因型是XGY和XGXg.因此亲本的基因型是CcXGY和CcXGXg.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性状是无尾.
②若F1出现了一只蓝眼雌猫,若这只雌猫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可让蓝眼雌猫(XgXg)与黄眼雄猫(XGY)杂交,若杂交后代中雌猫全为黄眼(XGXg),雄猫全为蓝眼(XgY),则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若这只雌猫是环境因素的结果,则该蓝眼雌猫的基因型不变,杂交后代中雄猫会出现黄眼.
故答案为:(1)①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1:1:1:1
②DdHh×Ddhh $\frac{1}{8}$
(2)①灰色:黑色:白色=9:3:4
②基因A控制黑色素的形成,没有基因A时就没有黑色素
(3)①CcXGY和CcXGXg 无尾
②方案一:蓝眼雌猫×黄眼雄猫,若杂交后代中雌猫全为黄眼,雄猫全为蓝眼,则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若杂交后代中雄猫出现黄眼,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
方案二:蓝眼雌猫×蓝眼雄猫,若杂交后代全为蓝眼,则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若杂交后代出现黄眼,则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的能力、判断遗传方式的能力、从题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黑龙江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二模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接受刺激后,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再变负
B.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D.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电表②只发生1次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WwDd×wwdd | B. | WWdd×WWdd | C. | WwDd×wwDd | D. | WwDd×WWD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1}{20}$ | B. | $\frac{10}{19}$ | C. | $\frac{9}{10}$ | D. | $\frac{3}{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项 | B. | 1项 | C. | 2项 | D. | 3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点后开始进行的是生物防治,E点后开始进行的是农药防治 | |
B. | F-I段种群数量己无明显波动,说明已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 |
C. | 在害虫对农作物危害不大前提下,防治害虫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这样可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
D. | 从经济阈值考虑,图中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是A、D、E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 B. |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 ||
C.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D. | 目的基因的检测表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