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世纪60年代,有人用实验手段破坏蛙卵的细胞核,再把蛙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植入这个卵细胞中,结果这个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形成一只蝌蚪。这一系列变化指的是

A.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B.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
C.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和细胞生长?D.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

A

解析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类型,形成特定组织和器官;细胞生长使得生物长大;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5月模拟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酶在人类健康、工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述问题。
Ⅰ.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
①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②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③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洗衣后彻底清洗双手。请回答以下问题:
59.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                     
60.一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结果以下列曲线图A、B表示。

① 由图中信息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       
② 在O℃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③ 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胶片上的蛋白膜      的时间长短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61.该加酶洗衣粉是否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     。原因是                  。
Ⅱ.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分析回答:

62.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3.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_______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64.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______次,酶活力明显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年高考高频考点突破之基础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与分析 题型:综合题

新千年刚到,疯牛病的再度爆发,引起了全世界特别是欧洲的恐慌。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瘙痒症”,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T.Alper)用紫外线等手段破坏患有羊瘙痒症(羊的类疯牛病)羊的脑组织中的核酸后,再将抽提物注射到健康脑中,仍具有感染能力。于是,她发问:瘙痒症的感染因子可能不舍核酸。不久,美国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坦利·普鲁辛纳(S.B.Pmsiner)意识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问题,马上着手进行了研究。8年后,终于出现了突破。证实这个感染物质确实不含核酸而只是蛋白质,且起名为朊病毒(Prion),以区别于病毒、细菌、真菌和其他含核酸的病原体。朊病毒对某些化学试剂,如甲醛、羟胺、核酸酶类等表现出强抗性;但对蛋白酶类、尿毒、苯酚、氯仿等不具抗性。于是他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朊病毒的致病蛋白(prpsc)是正常细胞蛋白(prpc)的一种构象变化。Pmsiner通过研究提出,病变的PRPSC与正常的prpc结合,会诱导正常的prpc转变为病变的prpsc,像多米诺骨牌级联效应那样,最后使正常的PrPC全部转变成病变的prpsc。研究还发现,病变的PrPSC与正常的prpc在氨基酸序列上是一致的,只是它们的空间构象不同。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的病毒都有由______构成的外壳和由______构成的核心。
(2)疯牛病的病原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
(4)“羊瘙痒症”的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到瘫痪死亡。这些症状的出现是由于朊病毒感染了羊的哪一器官?
(5)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的性质是由组成它的氨基酸序列决定的。那么,上述材料是否支持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5月学分认定模块检测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5年《组织工程学杂志》发表了食用人造肉的有关最新研究成果。据称可以从牛.猪.家禽或者鱼的肌肉组织中提取细胞在薄膜上培育,细胞逐渐生长.扩展,然后从薄膜上脱落,许多细胞堆积就形成了“人造肉”。研究人员称:“培育的人造肉能减少饲养家禽带来的污染,避免各种动物用药的污染,还可以节约水土资源。”
在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一些科学家就尝试将番茄和马铃薯杂交,试图培育出一种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的“超级作物”。科学家经过长期的实验,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遗憾的是该杂种植株并非是想像中的那种“超级作物”。

(1)材料一中“人造肉”的生产主要应用了________技术。之所以称之为新的科研成果是因为选用的试验材料为________细胞,它克服了以往只能用________细胞为材料的局限。
(2)材料二所用到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应用到原生质体融合和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3)图中①步骤所示植物细胞用________法除去细胞壁,用_____________法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4)由杂种细胞培育成试管苗,需要经过细胞的④________和⑤________过程。
(5)马铃薯是四倍体,番茄是二倍体,则杂种植株为异源________倍体,从理论上讲,杂种植株的育性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年高考高频考点突破之基础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与分析 题型:综合题

新千年刚到,疯牛病的再度爆发,引起了全世界特别是欧洲的恐慌。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瘙痒症”,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T.Alper)用紫外线等手段破坏患有羊瘙痒症(羊的类疯牛病)羊的脑组织中的核酸后,再将抽提物注射到健康脑中,仍具有感染能力。于是,她发问:瘙痒症的感染因子可能不舍核酸。不久,美国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坦利·普鲁辛纳(S.B.Pmsiner)意识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问题,马上着手进行了研究。8年后,终于出现了突破。证实这个感染物质确实不含核酸而只是蛋白质,且起名为朊病毒(Prion),以区别于病毒、细菌、真菌和其他含核酸的病原体。朊病毒对某些化学试剂,如甲醛、羟胺、核酸酶类等表现出强抗性;但对蛋白酶类、尿毒、苯酚、氯仿等不具抗性。于是他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朊病毒的致病蛋白(prpsc)是正常细胞蛋白(prpc)的一种构象变化。Pmsiner通过研究提出,病变的PRPSC与正常的prpc结合,会诱导正常的prpc转变为病变的prpsc,像多米诺骨牌级联效应那样,最后使正常的PrPC全部转变成病变的prpsc。研究还发现,病变的PrPSC与正常的prpc在氨基酸序列上是一致的,只是它们的空间构象不同。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的病毒都有由______构成的外壳和由______构成的核心。

(2)疯牛病的病原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

(4)“羊瘙痒症”的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到瘫痪死亡。这些症状的出现是由于朊病毒感染了羊的哪一器官?

(5)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的性质是由组成它的氨基酸序列决定的。那么,上述材料是否支持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5月模拟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酶在人类健康、工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述问题。

Ⅰ.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

①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②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③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洗衣后彻底清洗双手。请回答以下问题:

59.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                     

60.一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结果以下列曲线图A、B表示。

① 由图中信息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       

② 在O℃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③ 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胶片上的蛋白膜      的时间长短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61.该加酶洗衣粉是否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      。原因是                   。

Ⅱ.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分析回答:

62.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3.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_______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64.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______次,酶活力明显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