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选择培养后先将样品梯度稀释再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 |
B. | 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 |
C. | 菌液经稀释后,可先涂布到培养基上后,再加刚果红染色 | |
D. | 透明圈一定是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 |
分析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1)实验原理:
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实验过程:
土壤取样:采集土样时,应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
↓
梯度稀释:用选择培养基培养,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
梯度稀释
↓
涂布平板:将样品涂布于含刚果红的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固体培养基上
↓
挑选产生中心透明圈的菌落: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从产生明显的透明圈的菌落上挑取部分细菌,并接种到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上,在30~37℃条件下培养,可获得较纯的菌种.
解答 解:A、经选择培养后,再经梯度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A正确;
B、选择培养可省略,但培养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B正确;
C、经稀释培养后,将样品涂布于含刚果红的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观察,C错误;
D、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而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因此在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由于缺少纤维素而出现透明圈,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操作,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④ | B. | ①④⑤ | C. | ②③⑤ | D. | 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减少、减少 | B. | 增大、增大 | ||
C. | 先减小后增大、增大 | D. | 减小、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对氨基苯磺酸与亚硝酸钠都需要盐酸溶解 | |
B. | 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品尝测定 | |
C. | 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去除色素等杂质,澄清溶液 | |
D. | 提取剂由氯化钡和氯化镉组成,并用浓硫酸调节pH至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平板划线法常用于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 |
B. | 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立即塞上棉塞 | |
C. | 划线时将沾有菌种的涂布器迅速伸人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后立即盖上皿盖 | |
D. | 注意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用报纸、复印纸来代替滤纸条 | |
B. | 两支试管中所加缓冲液的量相等 | |
C. | 在一定范围内,滤纸条的分解速度会随着纤维素酶量的增加而加快 | |
D. | 振荡会加快滤纸条的分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叶绿体基质中含有色素 | |
B. |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 |
C. | 叶绿体基质中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 |
D. | 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甲中虚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而酶浓度增加时,生成物量的变化 | |
B. | 图乙表示反应物浓度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反应速率 | |
C. | 图丙表示pH对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 | |
D. | 图丁可表示从人体内提取的”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