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民间传统酒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现进行下述实验分离酒曲中的主要微生物。

实验一:将酒曲制成悬液后,分别取不同稀释度的酒曲悬液接种到GPDA培养基上,经培养后根据每个平板的菌落特征,统计不同微生物的菌落数,发现酒曲中主要有两类微生物,即酵母菌和霉菌。

(1)上述操作过程中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菌落特征鉴别微生物时,能够观察的菌落特征有_____________(多选)。

A.形状 B.颜色 C.隆起程度 D.大小

实验二:在液体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快;而酸性培养基中酵母菌比细菌生长更适宜。下述方案将酵母菌从酒曲中进行了分离。用小刀切开曲块,挖取米粒大小一块投入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中,然后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两天。

(1)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的成分包括黄豆芽、蔗糖、乳酸和水,其中碳源物质主要是___

(2)上述实验操作中,需要灭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取浑浊的培养液1mL转接到另一瓶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中并培养,如此重复多次。多次转接后,取稀释液用图所示方法接种在蔗糖豆芽汁平板上。

(1)图中所用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成分相比,蔗糖豆芽汁平板培养基中少了乳酸,多了琼脂。这种成分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稀释涂布平板法 ABCD 蔗糖、乳酸(黄豆芽) 小刀、培养液 平板划线法 利用酵母菌在酸性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优势,通过多次转接,已筛选出酵母菌,因此不必再用酸性培养液;此时通过平板划线法要分离酵母菌,此操作要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因此需加琼脂

【解析】

纯化菌种时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得到单菌落。菌落是指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不同菌体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菌落特征包括:①菌落的形状、②菌落的大小、④隆起程度、⑤菌落颜色等。

实验一:

(1)根据“将酒曲制成悬液后,分别取不同稀释度的酒曲悬液接种到GPDA培养基上”说明上述微生物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2)不同菌体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故ABCD均符合题意。

实验二:

(1)酵母菌属于异养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是有机碳,碳源同时也是酵母菌的能源物质,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中的黄豆芽、蔗糖、乳酸和水中能为酵母菌提供碳源的有蔗糖、乳酸(黄豆芽)。

(2)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小刀、培养液均需要经过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

实验三:

(1)图中平板上是连续划线,所以使用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

(2)由于利用酵母菌在酸性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优势,通过多次转接,已筛选出酵母菌,因此不必再用酸性培养液;此时通过平板划线法要分离酵母菌,此操作要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因此加琼脂,与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成分相比,蔗糖豆芽汁平板培养基中少了乳酸,多了琼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脂质的种类有多种,功能也各不相同.脂质不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
A.参与生物膜的构建
B.对植物细胞有保护作用
C.贮存能量
D.传递遗传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组成DNA的五碳糖是(

A.淀粉B.脱氧核糖C.葡萄糖D.麦芽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基因IA、IB能控制血细胞表面的抗原A、B的合成,基因i不能控制抗原A、B的合成:IA和IB都对基因i显性。红细胞表面只存在抗原A的为A型血,只存在抗原B的为B型血,同时存在抗原AB的为AB型血,两种抗原都不存在的为O型血。血细胞表面的抗原H是抗原A和抗原B的前体分子,控制合成H抗原的基因H、h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IA基因或IB基因的作用下,H抗原又进一步形成A抗原和B抗原。而hh型个体不能产生H抗原,其红细胞不能被H抗原的抗体所凝集,这种“O”型被称为孟买型。ABO血型的形成过程如下图1所示,某家族血型系谱如图2,请据图

(1) 孟买血型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 Ⅱ3和Ⅱ4还可能生出________血型的后代。Ⅰ、Ⅱ、Ⅲ代中肯定为孟买型的个体为________

(3) 若Ⅱ3的基因型为HhIAi,Ⅱ3和Ⅱ4生一个O型血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打算开辟一块食用菌栽培基地,以丰富学生的劳动技术课内容。首先对食用菌实验室进行清扫和消毒处理,准备食用菌栽培所需的各种原料和用具,然后从菌种站购来各种食用菌菌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配方如下: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蒸馏水

5.0 g

10.0 g

5.0 g

20.0 g

定容至1 000 mL

其中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各种成分所需量不同,配制培养基时,溶化后灭菌前还应注意____________

(2)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中,加棉塞后若干个试管一捆,包上牛皮纸并用皮筋勒紧放入___________中灭菌,先把锅内水加热煮沸并将其中原有____________彻底排出后将锅密闭。灭菌压力100kPa,温度__________,时间15~30min。灭菌完毕后如果棉塞上沾有培养基,此试管应________

(3)如图为倒平板操作过程,操作时要待培养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__________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试剂,摇匀后,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微生物A提取物

微生物B提取物

微生物C提取物

颜色深浅程度


+++

++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号试管。

2)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但深浅不同。

3)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________

5)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肌肉的运动是受传出神经支配的,传出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肌细胞中肌丝的滑行导致肌细胞的收缩、舒张,肌浆网(特化的内质网)具有储存、释放和回收Ca2+的功能,触发和终止肌丝滑行的关键是肌浆中Ca2+的浓度高低。图1是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有关结构,图2是肌浆网Ca2+释放的两种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图1中“神经—肌肉接头”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①属于神经元的________

(2) 兴奋传导到图1中②处时,储存在________的神经递质释放,与肌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肌细胞兴奋,此时肌细胞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研究发现,当肌浆中Ca2+的浓度高于阈值时,将刺激肌丝滑行,导致肌细胞收缩。图2甲中,刺激肌丝引起肌细胞收缩的Ca2+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将离体的骨骼肌细胞放在无钙的培养液中,给予适宜的刺激,骨骼肌细胞能正常收缩,由此可推测,骨骼肌细胞的肌浆网Ca2+释放机制是图2中________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可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

B. 图2可表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乙

C. 所有物质进出细胞都离不开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D. 去除膜上的蛋白质对甲、乙的运输均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以同一品种蚕豆(2n=12)幼嫩的花蕾和浸泡种子后长出的幼根为材料,开展相关实验,主要步骤和结果如下。回答有关向题:

实验Ⅰ:取幼嫩的花蕾→卡诺氏固定液固定→70%乙醇中保存→花药剥离→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压片→镜检(图①~⑥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减数分裂部分时期实拍图)

实验Ⅱ:幼根长至1.0cm~1.5cm→冰箱内4℃培养36h→剪取5mm左右根尖→卡诺氏固定液固定→70%乙醇中保存→解离→漂洗→染色→压片→镜检(图⑦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视野部分实拍图)

(1)实验Ⅰ和Ⅱ中,选取的新鲜材料均先置于卡诺氏固定液(按3份无水乙醇、1份冰醋酸的比例配制)中进行固定处理,目的是____

(2)实验Ⅰ观察到的实拍图,按减数分裂的时期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应为:⑥→__________,判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主要依据是染色体____的变化。

(3)图②中有____个核DNA分子。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____对应的时期。

(4)开展蚕豆染色体核型分析时,将剪取的幼根置于2m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中处理,以提高根尖细胞中____(填图⑦中的字母)时期细胞的比例,便于染色体观察、计数,c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为____

(5)在实验Ⅱ中,小组成员进一步优化实验操作,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处理根尖,再用低浓度的KCl处理一段时间,使细胞适度膨胀,以利于____更好地分散。若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某一视野中部分中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