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芽殖酵母和裂殖酵母被广泛地应用于细胞周期研究中。这些单细胞生物能够表现出细胞周期的所有基本步骤。在实验室条件下,它们生长迅速,完成一个分裂周期只需14h。在分裂过程中酵母的核被膜并不解体,与细胞核分裂直接相关的纺锤体位于细胞核内(见图1)。

顾名思义,芽殖酵母是通过“出芽”进行繁殖的。一个“芽”经过生长及有丝分裂后从已存在的“母”细胞上脱落下来,从而形成新的子细胞。因此,芽的大小就成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某一阶段的指标。裂殖酵母细胞是圆柱状的,靠顶端延长进行生长,并通过一个中间隔膜的形成来完成细胞分裂。野生型裂殖酵母种群中的细胞在分裂时长度相当稳定。因此,裂殖酵母的细胞长度是细胞所处细胞周期阶段的很好指标。

Hartwell 和同事筛选到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c)的温度敏感型突变体。野生型芽殖酵母在25℃和37℃下都可以正常分裂繁殖,细胞群体中每个细胞芽体的有无及大小与其所处细胞周期的阶段相关。温度敏感型突变体在25℃可以正常分裂繁殖,在37℃则失去正常分裂繁殖的能力,一段时间后,它们会以芽大小相同的形态死亡(图2)。

其他研究人员在裂殖酵母中发现的cdc2温度敏感型突变体,在37℃时的表型如图3

酵母在遗传上的突出特点为细胞周期进程中关键调控因子的鉴定奠定了基础,也为研究细胞周期的调控机理提供了丰富信息。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在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在酵母中鉴别出的调控因子,一般可以在其他高等真核生物中找到其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

请回答问题:

1)细胞周期是指________

2)由图2可知,在37℃下芽殖酵母突变体的变异性状是________

3)请解释图3所示2-种裂殖酵母细胞长度不同的原因________

4)要找出芽殖酵母芽体的大小与细胞所处细胞周期阶段的对应关系,应采取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

5)根据本题信息,请推测Hartwell是如何通过实验操作获得该温度敏感型突变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终止的整个过程 生长停止在大小相同的阶段,不能完成细胞分裂 野生型裂殖酵母在37oC下能进行细胞分裂,因此,细胞长度较短;cde2温度敏感型突变体在37oC时不能进入分裂期,但能继续生长,形成特别长的细胞 染色后观察细胞核的状态,测量芽的大小 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变野生型芽殖酵母,诱变后在25oC条件下涂布平板培养,然后将复制(日迹法)后的平板置于37oC培养,停止增殖的菌落所对应的25oC平板上的菌落即为目标菌

【解析】

本题以酵母菌为材料研究酵母菌的繁殖,从题干和图片看出芽殖酵母是形成芽体,从而形成新的子代,所以子代和亲代大小不一;而裂殖酵母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子代,所以新形成的子代个体体积大小一致。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终止的整个过程。

(2)由图2可知,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的一个特定时期,可以推测在37℃下芽殖酵母突变体的变异性状是生长停止在大小相同的阶段,不能完成细胞分裂。

(3)野生型裂殖酵母在37℃下能进行细胞分裂,因此,细胞长度较短;cde2温度敏感型突变体在37℃时不能进入分裂期,但能继续生长,形成特别长的细胞,所以两种细胞体积不同。

(4)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芽的大小就成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某一阶段的指标”,所以可以染色后观察细胞核的状态,测量芽的大小来判断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某时期。

(5)由于温度敏感型突变体在25℃可以正常分裂繁殖,在37℃则失去正常分裂繁殖的能力,所以可以利用影印培养法来获得,即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变野生型芽殖酵母,诱变后在25℃条件下涂布平板培养,然后将复制后的平板置于37℃培养,停止增殖的菌落所对应的25℃平板上的菌落即为目标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凝乳酶是生产干奶酪不可缺少的制剂,主要来源是未断奶小牛的胃粘膜。现在,运用基因工程可进行大规模生产。图1所示获取凝乳酶基因(N)、构建重组质粒。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F从基因组DNA上切下N,并将之取代质粒zl3.7kb)上相应的EF区域(0.2kb),成为重组质粒czzl

1)用G酶和H酶分别切两组重组质粒czzl样品,G酶切后得到1.5kb3.0kb两个片段;H酶切后得到1.1kb3.4kb两个片段。根据G酶或H酶切结果,判断重组质粒czzlN的大小分别为_____kb_____kb

2)表3E酶和G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部位。若将E酶切的DNA末端与G酶切的DNA末端连接,需要_____酶,连接形成部位_____

限制酶

E

G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A.既能被E也能被G切开

B.能被E但不能被G切开

C.能被G但不能被E切开

D.既不能被E也不能被G切开

3)如凝乳酶基因(N)模板链中的TGA序列对应一个密码子,翻译时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上相应的碱基序列是_____

4)早期生产凝乳酶主要采用大肠杆菌,因此需要先在LB培养基(已加入抗生素)中培养大肠杆菌。图2中抑菌效果最明显的菌落是_____

5)早期生产凝乳酶主要采用大肠杆菌,现在已被酵母菌取代。与大肠杆菌比较,酵母菌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优势是_____

A.酵母菌繁殖快

B.酵母菌易培养

C.酵母菌细胞大,易操作

D.酵母菌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2a表示线粒体,其内膜上可完成三羧酸循环

B.2b表示叶绿体,其内膜上分布着叶绿体色素

C.2b表示叶绿体,其基质中可完成卡尔文循环

D.2a表示线粒体,其基质中可完成糖酵解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裂是实现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重要基础。图1中①~⑨所示结构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或细胞分裂相关。

1HIV的主要组成物质是蛋白质和RNA,与图1____________(用数字编号表示)的组成物质相同,组成蛋白质和RNA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多选)

A.氨基酸 B.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苷酸 D.葡萄糖

2)该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加工由直接相关的细胞器完成,请用细胞器编号与箭头表示出这一过程:____________

3)下列属于分泌蛋白的是____________。(多选)

A.呼吸酶 B.胰岛素 CATP合成酶 D.抗体

4)若图1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且进入后期状态,则图1____________(用数字编号表示)会消失。

5)若图1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特定时期的细胞显微照片如图2

则上述细胞中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____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步骤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一般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目的是________

3)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其中步骤⑤相当于____

4)从理论上讲,杂种植株的育性为________________。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方法能否实现?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这项研究对于培养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意义在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知

A.光强在30时,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

B.当光强达到200以上后,光合速率增加最快

C.随着光照增强,光合速率不断增加

D.M点,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最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致敏T淋巴细胞

B.②是去除骨髓瘤细胞的细胞核后进行细胞融合

C.③中的融合细胞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同学用30%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某个细胞结构,XY分别表示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关于值表述正确的是(

A.值越大,质壁分离程度越高

B.值越小,质壁分离程度越小

C.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蔗糖溶液升高,值逐渐变小

D.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蔗糖溶液降低,值逐渐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2n=8)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相对数目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异常分离),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甲中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为______,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发生于图__________,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于图_________

(2)丙可表示减数第__分裂____期,细胞中含有_____Y染色体和____个中心体。

(3)丁细胞中含有_____个核DNA分子。

(4)参考上图,在坐标系中画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相对数目和同源染色体对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