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突触前抑制是指突触前轴突末梢(轴突2)兴奋而抑制另一个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从而使其突触后神经元(神经元3)呈现抑制性效应.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正确表示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3轴突膜电位变化情况的是(如图丙)D.
A.a→d       B.b→c
C.c→b       D.d→a
(2)研究发现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若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K+不再透过细胞膜,据此可推导静息电位产生时K+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3)图甲中有2个突触.在③中给予某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和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④(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
(4)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电位变化图,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10或-10mV.与A情况相比,B种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将减少.
(5)①②④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但它们执行不同的功能,从其组成成分上分析,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分析 1、观察图甲可知,图中有2个突触,其中突触2为突触前抑制,其兴奋会抑制突触1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④是突触后膜.
2、分析图乙,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约-60mV,B情况显示先刺激轴突1,再刺激突触2,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约-65mV.

解答 解:(1)刺激轴突1后,兴奋通过突触传向神经元3,引起神经元3兴奋,神经元3轴突膜电位变化情况的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2)K+的分布是细胞内的含量高于细胞外,若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K+不再透过细胞膜,说明K+外流需要蛋白质的运输,故静息电位产生时K+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为协助扩散.
(3)观察图甲可知,图中有2个突触.在③中给予某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和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功能.
(4)分析图乙,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约-60,所以经元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10mV或-10mV,B种情况下,电位差的变化小,所以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减少.
(5)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①②④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但它们执行不同的功能,从其组成成分上分析,原因是其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故答案应为:
(1)D
(2)协助扩散
(3)2         ④
(4)10或-10   减少
(5)生物膜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兴奋的传导途径,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图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
A.B细胞B.记忆细胞C..吞噬细胞D..T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为生物细胞代谢过程中,有关物质或产物的相互关系图.

属于高等动物分解代谢的过程,依次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下面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泡菜的盐水要先煮沸后再冷却使用的原因是煮沸是为了杀死细菌,冷却是为了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温度过高的影响.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经常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是为了提供发酵过程所需的无氧环境.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定期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把握取食的最佳时间.
(4)同样的材料和腌制条件,不同坛中各时期测得亚硝酸盐含量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各坛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不同.
(5)泡菜制作方法不当时,很易出现泡菜变质、发霉、变味,最可能的原因是盐浓度过小.
(6)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并把糖转化为乳酸.
(7)制作泡菜的过程运用了传统的发酵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个由两到三种禽流感病毒重组产生的新型病毒,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不包括(  )
A.H7N9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B.检测出H7N9禽型的唾液酸受体
C.待检样品接种鸡胚,分离出H7N9病毒
D.从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C.低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鱼在此生态系统中呈“J”形增长
B.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
C.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frac{K}{2}$
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F1全为黄色圆粒豌豆,F1自交得到F2,问在F2中与两种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A.$\frac{5}{8}$B.$\frac{3}{4}$C.$\frac{3}{8}$D.$\frac{3}{8}$或$\frac{5}{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二上入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南昌校级月考)科学家在两种二氧化碳浓度和两个温度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黄瓜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温度较高或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较显著

B.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环境因素中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或光照强度的降低都能减弱光合作用

C.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温度从20℃升高到30℃比二氧化碳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对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D.从图中曲线变化情况看,无法确定黄瓜光合速率的最适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