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丙的特有变化特征,可以判断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细胞,判断的依据是 。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 。
(3)染色单体消失的细胞是图 。
(4)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 (用甲~丁表示)。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 期,该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特点是 。
Ⅱ.下图表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命历程。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①细胞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依据是 ,细胞②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有 、 。
(2)c过程的实质是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来源于 细胞。
(3)成熟的红细胞结构非常特殊,我们使用的教材中以红细胞为材料的实验是 。
(4)若白细胞发生了癌变,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 发生了突变,癌细胞无限增殖过程中直接参与a、b过程的无膜细胞器依次是 和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贵州思南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取发酵液样品,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 )
A.酵母菌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CO2,溶于发酵液中,使pH下降
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呈酸性
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
D.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东汕头市高二上学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东汕头市高二上学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的含量变化,下列对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段发生DNA复制,并出现染色单体
B.CD段始终观察不到核膜和核仁
C.CD段该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D.DE段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用同位素示踪法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C.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和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D.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缓慢,则表明此时细胞是死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所示过程都需消耗 ATP
B.只有①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4条常染色体 | |
B. | 22对常染色体中的各一条和X、Y染色体 | |
C. | 24对同源染色体的各一条 | |
D. | 随机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