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专题:
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格里菲斯转化实验只得出S型细菌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艾弗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
解答: 解:A、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从微观水平提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
B、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数量,B错误;
C、格里菲斯转化实验只得出S型细菌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具体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并未得知,C错误;
D、很多实验证明了孟德尔定律具有普遍性,一些实验结果不相符,只能说明孟德尔定律也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及一些科学史知识,要求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比酶,多酚氧比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深鲜效果: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设计温度梯度:5℃、lO℃、15℃、20℃、25℃、30℃
②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
③选择同一品种、
 
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
 
组,每组数量
 
,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2)请据右图分析实验结果:
 

(3)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指出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
 

(4)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5)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如果在此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为什么?
 

(6)除上述温度、氧和机械损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果蔬保鲜效果,请提出两种相应的保鲜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
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  )
A、优生B、教育
C、计划生育D、降低出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若P肽段功能缺失,则该蛋白(  )
A、无法继续合成
B、可以进入高尔基体
C、可以被加工成熟
D、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B、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
C、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
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
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
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