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下列有关细胞内有机物中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中有氢键,RNA中无氢键
B.DNA中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只能依赖DNA聚合酶
C.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的形成只能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蛋白质中的肽键的形成只能发生在核糖体中

分析 1、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
3、ATP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答 解:A、DNA是双链结构,两条链是通过氢键连接的,RNA也有局部双链结构,也含有氢键,A错误;
B、DNA中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能依赖DNA连接酶或DNA聚合酶,B错误;
C、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的形成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错误;
D、蛋白质中的肽键的形成只能发生在核糖体中,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核糖体的功能,DNA和RNA的结构,ATP的形成途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不同膜结构的膜之间互相转化,以“出芽”方式进行的是(  )
A.核膜和内质网膜B.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C.内质网膜和细胞膜D.细胞膜和核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可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点不同,因而速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并位于细胞的中央
B.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核膜上的核孔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作用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的场所也是细胞代谢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若干个)开展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开关,使水柱液面平齐,然后关闭.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容器 植物 光质(光照强度相同且适宜) 温度(℃) 两侧水柱高度差(mL/8h) 
 1 天竺葵 红 25 240 
 2 天竺葵 黄 25 30 
 3 紫罗兰 红 25 160 
 4 紫罗兰 黄 25 20 
A.该实验一共研究了三种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研究不同光质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容器1和2
C.容器3测得的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相对值是20mL/h
D.容器1和3的结果不同,可能原因是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在某种结构或生理过程中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U-A、G-C、C-G,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理过程形成的产物可能是mRNA
B.该生理过程可能发生在线粒体内
C.该生理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分裂间期的S期
D.该生理过程一定是翻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内A是葡萄糖,E是淀粉
B.植物细胞中,F可能是纤维素
C.G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包括C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D.D在细胞内的有8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毒素
(对照)
7575
浸润在河
豚毒素中
5min后6565
10min后5025
15min后400
(1)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bcd(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