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有关种群密度或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若对不认识的物种不统计,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B.诱虫器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光避湿的特性来收集动物的

C.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取样前没有振荡可能使结果偏小

D.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重新捕获,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

【答案】B

【解析】

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得到的数据会比实际值偏小,A正确;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实验中,诱虫器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暗、趋湿、避光、避高温等特性,B错误;

C、酵母菌培养液静置会使酵母菌沉淀,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会使上层培养液中菌体的数量比实际值偏小,C正确;

D、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个体总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被捕获一次后较难重新捕获,会使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导致种群个体总数偏大,D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使部分个体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B.“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应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

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内环境维持稳态,人体就不会患各种疾病

B.毛细血管周围组织液与血浆相互转化的量总是相等

C.内环境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Cl-

D.内环境是各种生物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蝗虫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喜食玉米、水稻,在干燥的土壤中产卵。请回答下列蝗虫防治措施的相关问题:

1)在蝗虫发生地多种大豆、果树,可减少蝗虫的_______来源,进而降低蝗虫种群的K值。

2)为降低蝗虫出生率,可将部分发生地改造成池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发生地大面积施用孢子虫,孢子虫进入蝗虫体内繁殖导致其死亡,孢子虫和蝗虫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这种防治方法是________,该种防治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马拉松成为一项全民喜爱、全民参与的长跑运动。下列有关运动员长跑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产生CO2,有氧呼吸明显升高B.大量产生热能,人体体温明显升高

C.大量消耗葡萄糖,血糖含量明显下降D.大量消耗ATP,细胞内ATP的含量明显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被狗咬后需立即消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疫苗和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立即清理伤口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机会

B.注射狂犬抗体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C.注射狂犬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抗体

D.狂犬病病毒的清除需要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

B.扁桃体发炎时,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

C.接种乙肝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

D.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24-D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研究小纽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24-D溶液浓度

10-7 mol/L

10-3 mol/L

清水

生根数量(条)

64

5

35

A.24-D是一种能促进细胞伸长的植物激素

B.实验中插条的长势和生根数均为无关变量

C.实验结果体现了24-D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实验结果说明该研究已达到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细菌

[美]刘易斯·托马斯

①我们认为,人类疾病的肇事者,是一群有组织的,现代化的魔鬼。而在这敌阵中,最显眼的,坐中军大帐的便是细菌。我们断定,它们干起坏事来该是饶有兴致的。它们到我们身上逐利,它们数目太多,疾病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假如我们成功地剿灭了一种疾病,总会有一种新的疾病伺伏在一旁,等着取代它的位置。

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也从来都只是那个庞大的细菌王国相对漠不关心的对象。细菌致病并非常规,疾病通常是为共生而进行的谈判无结果造成的,是因为共生双方中的一方越过了边界线。

③有些细菌只是在产生外毒素时才对人类有害,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只是在自身生病时才产生外毒素。白喉杆菌和白喉链球菌只有在受到噬菌体I淫l侵袭时才产生毒素。为毒素的产生提供密码的是病毒,未受感染的细菌是没有获得密码通知的。我们染上了白喉,那是一种病毒感染,但病毒感染的不是我们。我们卷入的不是一场跟毒素的直接对抗赛,而好像是无意中撞入了他人的麻烦。

④有些微生物具有侵害人体的特殊能力,如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疟原虫等。但从进化论的意义上讲,它们能引起疾病或死亡,对它们自己也没什么好处。对大多数细菌来说,引起疾病也许是它们的祸事,它们要冒的生命危险比我们的危险更大。一个人带上了脑膜炎病原菌,即使不用化学疗法,致命的危险也不大。相比之下,脑膜炎病原菌运气不好碰到人身上,它们致命的危险可就太大了。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只停留在人体的表面,在鼻咽部待着。脑炎流行时,在大多数带菌者身上,鼻咽部就是病原菌待的地方。一般来说,它们待在那儿对人是无害的。只有在原因不明的少数人身上,它们才越过了界线。这时人菌两方就一块儿遭殃了,而大多数时候,更遭殃的是脑膜炎病原菌。

⑤大多数细菌一门心思在吃喝,它们不断改变着有机分子的结构,这样,这些分子便可被用来满足其他生命形式的能源需要。总的来说,这些细菌相互之间不可分离,以相互依赖的群落的形式生活在土壤或海洋中。有一些细菌在更专门、更局部的关系中成了更高级生物的共生者,作为工作零件活在其组织中。如果没有根瘤菌,豆科植物的根瘤就不会形成。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成了动物营养系统的一部分。当然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它们在一切生物里都是正式居民。

⑥细察之下,最居心叵测的微生物——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者流浪汉和偶来避寒的陌生客。它们一有机会就侵入人体,进行繁衍,有一些会到达我们肌体最深处的组织,闯入血流,但还是因为我们对它们的存在作出的反应使我们得病。我们身体中用以迎战细菌的火药这样猛烈,又牵涉这样多的防御机制,它们对我们的危险性比入侵者还要大。我们周身都是爆炸装置,我们全身布满了地雷。

⑦是细菌带来的信息让我们受不了。我觉得,我们的大多数疾病很可能都是这样得的。有些时候,滥杀的机制是有免疫作用的,但我们因一些信号就把自己撕毁成碎片,我们在这些信号面前非常脆弱,比在任何食肉兽群面前还脆弱。实际上,我们在受着自身的摆布。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

(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改)

(注)噬菌体:病毒的一类,能侵入细菌体内,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使细菌裂解。

1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第①段说明了人们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和态度,引出下文对细菌和人类疾病二者关系的说明与分析。

B.本文内容与人类自身的生命、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起普遍关注;同时知识性强,利于读者开阔眼界,拓展思维。

C.本文观点新颖独到,科学性强,有助于读者消除头脑中对细菌固有的错误认识。

D.本文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读者理解,如“我们卷人的不是一场跟毒素的直接对抗赛”。

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在这敌阵中,最显眼的,坐中军大帐的便是细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人们认为细菌是造成人类疾病的最主要根源。

B.细菌对人类漠不关心,细菌致病往往是因为它与人类无法共生。

C.细菌只有在自身生病时才产生外毒素,而这些外毒素是对人类有害的,其有可能导致人们产生疾病。

D.人类身上有完备的自我防御机制,迎战细菌的火药猛烈,但因为细菌的危险性太大,人类还是免不了得病。

3科普文章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特色。

(1)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

(2)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者、流浪汉和偶来避寒的陌生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