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蓝铃花(2n=72)是一种观赏植物,进行自花传粉,其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等位基因(A、a,B、b,E、e)控制,图1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已知,基因A的表达产物对基因B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有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
(2)现让一株纯合的白花与纯合的蓝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蓝花、白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3:4:9.可知图中有色物质Ⅰ呈蓝色,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EE和aaBBee.
(3)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ee的植株(如图2甲),进行自交,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花:蓝花=13:3,但实际情况与理论值差异较大.经显微观察发现植株发生了变异,由图2甲变成了图2乙或图2丙,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让这株变异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ee的白花植株进行测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花100%,则这株植株的基因组成应为图乙;若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花:蓝花=1:1,则这株植株的基因组成应为图2丙.(注:均不考虑交叉互换,各种配子和个体均能成活)

分析 分析题图:
图1:B控制有色物质Ⅰ,E控制有色物质Ⅱ,当E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
图2:乙丙细胞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易位.

解答 解:(1)根据图1分析已知B控制有色物质Ⅰ,E控制有色物质Ⅱ,A基因对基因B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则不能合成有色物质Ⅰ,花色为白色.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蓝花、白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3:4:9,说明F1紫花为双杂合子aaBbEe,则有色物质Ⅰ是蓝花,有色物质Ⅱ是紫花.同时也说明亲本蓝花的基因型是aaBBee,由于F1紫花为双杂合子aaBbEe,则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EE.
(3)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ee的植株,进行自交,后代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ee(白花):A_bbee(白花):aab_ee(蓝花):aabbee(白花)=9:3:3:1,即表现型与比例为白花:蓝花=13:3,但实际情况与理论值差异较大,经显微观察发现植株发生了变异,由图甲变成了图乙或丙,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移接(易位),让这珠变异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ee的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基因组成应为图乙时,则配子组成为aABe、abe、ABe、be,测交形成的后代为aaABbee(白花)、aabbee(白花)、AaBbee(白花)、abbee(白花),即后代的白花为100%;植物的基因组成为图丙时产生的配子为aBe、Aabe、Be、Abe,测交形成的后代为aaBbee(蓝花)、Aaabbee(白花)、aBbee(蓝花)、Aabbee(白花),若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白花:蓝花=1:1.
故答案为:
(1)白色
(2)蓝  aabbEE和aaBBee 
(3)白花:蓝花=13:3  易位  白花100%   白花:蓝花=1:1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能够根据题意及题图判断出白色个体和蓝色个体的基因型,并能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二倍体,18条染色体)中提取的,假设黄花蒿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组:P白秆×红秆→F1粉秆$\stackrel{?}{→}$F2红秆:粉秆:白秆=1:2:1
第二组:P白秆×红秆→F1粉秆$\stackrel{?}{→}$F2红秆:粉秆:白秆=3:6:7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二组F1中粉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若第二组F1粉秆进行测交,则F2中红杆:粉秆:白杆=1:1:2.
(2)让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自交,后代仍为粉秆的个体比例占$\frac{5}{12}$.
(3)若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第一组F1全为白秆,F2中红秆:白秆=1:3,第二组中若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F1也全部表现为白秆,那么F1自交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秆:白秆=3:13.
(4)四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黄花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黄花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四倍体黄花蒿与野生型黄花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小王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进行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发现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在清水中又可以复原,说明(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原生质体和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C.细胞壁具有典型的选择透过性D.细胞壁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不一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研究人员对某草场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绘制出某昆虫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未发生迁入迁出).请分析回答:
(1)对于那些常大量附着在同一植物上的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些动物的个体微小,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
(2)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可推测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型.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则第5年种群数量为N0λ5
(3)该昆虫种群数量在第20年达到最小值,此后5年种群数量将不变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4)该草场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同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也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科研小组以“”冬丰1号”品种的冬小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选取土质相同、面积相同的4块种过小麦的农田分别编号,播种前施肥相同,探究不同管理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
分组处理2012~2013年2013~2014年
平均经济产量(kg/hm2平均经济产量(kg/hm2
1常规种植37563510
2常规种植+除草剂40674015
 3常规种植+秸秆覆盖45754470
4常规种植+除草剂+灌溉58945256
②将若干水培的冬小麦放入含有二氧化碳缓冲液的密闭透明的装置中,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通过传感器测定密闭装置中一天24小时内的氧气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①结果,第2组产量高,是由于除草剂的使用减少了杂草的竞争作用;第3组用秸秆覆盖不长冬小麦的地方,除防止杂草生长外,秸秆还具有保水的功能.
(2)根据实验②结果,A、B两点表示冬小麦其叶绿体的细胞的光合作用总量等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冬小麦所有细胞的呼吸作用总量;一昼夜冬小麦净释放氧气的量为25.AB段(不包含A、B两点)氧气含量不断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或只有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为2n),野生型为红花,突变型为白花.研究人员围绕花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花色控制基因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
(1)在甲地的种群中,该植物出现一株白花突变.让白花植株自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全为白花植株)时,说明该突变型为纯合体.将该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全为红花植株,子二代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为3:1,出现该结果的条件是:①红花和白花受一对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红花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
(2)在乙地的种群中,该植物也出现了一株白花突变且和甲地的白花突变同为隐性突变.为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可将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型植株杂交,当子一代表现型为红花植株,且子二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植株:白花植株=9:7时,可确定白花突变由2对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体细胞减少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叫单体(染色体数为2n-1),可育的单体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人工构建该种植物的单体系(红花)应有n种单体.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该种植物单体系中的全部单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某一杂交组的子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同源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胱氨酸尿症是一种单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该病主要原因是肾小管对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鸟氨酸的重吸收发生障碍,某同学对一个胱氨酸尿症女性患者的其他家系成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后,记录如下(空格中“+”代表胱氨酸尿症患者,“-”代表正常),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祖父祖母姑姑外祖父外祖母舅舅父亲母亲弟弟
+--+--++-
A.分析上表可知胱氨酸尿症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患者父母怀孕前进行遗传咨询,步骤先后分别为家系调查和系谱分析、疾病类型诊断、预测后代患病率、给出防治建议等
C.该患病女性的父母生出男孩正常的概率是$\frac{1}{4}$
D.治疗胱氨酸尿症可用药物增加肾小管对氨基酸的敏感性,患者治愈后后代中不再出现胱氨酸尿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抗利尿激素是一条九肽链状化合物,可作用于肾小管,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一系列反应,促进水通道蛋白插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膜(管腔面)(如图所示).

回答问题:
(1)抗利尿激素分子中至少含有氧原子数10个,其合成部分是在神经系统的下丘脑(填器官).
(2)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水通道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最终经过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并转移至其囊泡膜上.
(3)椐图分折,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的机制是:一方面改变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4)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假设尿崩症仅与抗利尿激素有关,则引起尿崩的机理有二:
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不足;二是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市高二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体在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

B.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是协同作用

C.使激素维持在正常浓度值的重要机制是反馈调节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长发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