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某动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a的基因的频率为50%.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数量非常大,不发生基因突变,不发生自然选择,没有迁入和迁出,且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子代aa基因型频率为25%.
(3)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数量变化曲线用药后第一年害虫密度下降,但有少量个体存活说明突变是不定向的.随多次使用农药,甲虫的抗药性增强是通过甲虫与杀虫剂之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4)种群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

分析 1、种群中基因频率的计算和自由交配与自交方式后代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如果种群足够大、不发生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遗传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对于后代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按照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进行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都不变;若交配方式是自交,按照基因分离定律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后代的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变.
2、基因频率的计算: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frac{1}{2}$杂合子的频率.

解答 解:(1)由题意可知,AA=0.3,Aa=0.4,aa=0.3,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a=0.3+0.4×$\frac{1}{2}$=0.5=50%.
(2)如果该种群足够大、不发生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遗传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0.52=0.25,如果继续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
(3)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数量变化曲线用药后第一年害虫密度下降,但有少量个体存活说明突变是不定向的.随多次使用农药,甲虫的抗药性增强是通过甲虫与杀虫剂之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
故答案为:
(1)50%
(2)基因突变    自然选择   25%
(3)下降   突变   生存斗争(或自然选择)
(4)进化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种群中自由交配与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对于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计算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进行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质中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于核孔复合物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下丘脑.图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发生的相应改变,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
(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随即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使体温恢复至正常,此时人体皮肤的调节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
(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右移,出现发热.如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3)人体初次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随即启动,裂解被病毒人侵的宿主细胞和清除血液中的病毒要靠免疫细胞或免疫活性物质发挥作用,这里所说的免疫细胞是效应T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所示浓度.下列对茎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哪项较为准确(  )
A.在OA段范围内B.在BC段范围内C.在BD段范围内D.在BA段范围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渗透作用是指(  )
A.物质分子从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运动
B.溶液中溶剂分子的运动
C.溶剂分子通过透性膜的扩散
D.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无机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合成叶绿素和血红蛋白分子必需的离子分别是(  )
A.钙离子   镁离子B.磷酸根离子  钾离子
C.镁离子  铁离子D.钾离子 碘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根据资料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问题.
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要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用的实验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的是图中的B(用图中字母表示). 
(2)若该膜是某动物细胞膜,能表示O2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b(用图中字母表示). 
(3)若该膜是神经元的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4)若物质F为肝糖原,则被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的C最可能是胰岛素.
(5)若该细胞膜取自衰老的细胞,则其通透性发生改变,若该细胞膜取自癌细胞,则其中D的含量降低,致使癌细胞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人体中的一个大肠杆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哪个层次(  )
A.个体B.组织C.器官D.种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在绿色植物和甲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B.图中的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
C.图中的绿色植物、乙和丙都是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D.图中的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