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图甲和乙,①表示烧杯中的液体,②表示漏斗中的液体,③表示半透膜;漏斗液面上升了,说明漏斗内溶液浓度高.
2、分析图丙,④⑤⑥依次是细胞膜、细胞膜与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液泡膜,共同组成了原生质层⑦.
3、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
4、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解答 解:(1)渗透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是 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若将乙图细胞浸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则会出现原生质层 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现象,该现象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甲图中的③半透膜,相当于丙图中的④原生质层.与乙图中相应结构的区别是甲图中的③属于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而丙图中的④属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4)盐碱地中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造成细胞失水,因此植物会出现萎蔫现象.
(5)若图丙中的虚线表示根毛细胞在正常状态下的相对体积,根毛细胞浸在0.3g/ml的蔗糖溶液后细胞失水,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细胞体积变小不明显.
故答案为:
(1)具有半透膜 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原生质层 是
(3)④原生质层 甲图中的③没有选择透过性,而丙图中的④有选择透过性
(4)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造成根毛细胞失水,出现萎蔫现象.
(5)见下图
点评 本题对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渗透作用的条件,原生质层和半透膜的区别,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降低光照强度,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 |
B. | 图中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 |
C. | CO2直接被[H]还原,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 | |
D. | 乙过程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叶绿体内膜向内折叠增加了光的吸收面积 | |
B. | 线粒体内膜形成的嵴增加了有关酶的附着位点 | |
C. | 内质网呈网状结构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 |
D. | 唾液腺细胞高尔基体的膜面积比骨骼肌细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 |
B. | 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 |
C. | 与K+进入轮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 |
D. | 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变深 | |
B. | 图中所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是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 | |
C. | 若将正常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置于10%、20%和 30%蔗糖溶液中,可观察到细胞的A值基本不变 | |
D. | 图中$\frac{B}{A}$值愈大,说明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越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 | B. | 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 ||
C. | 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 D. | 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项目 | 结果 | 参考值 | 单位 |
葡萄糖 | 12.28 | 3.89~6.11 | mmol/L |
钾 | 3.42 | 3.50~5.50 | mmol/L |
钙 | 2.81 | 2.02~2.60 | mmol/L |
A. | 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 B. | 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 ||
C. |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 D. |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