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酶 | BamHⅠ | BfuCⅠ | XmaⅠ | SmaⅠ |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 G↓GATCC | ↓GATC | C↓CCGGG | CCC↓GGG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②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③是脱分化过程,④是再分化过程.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解答 解:(1)依据表中四种酶切割位点,会形成相同末端的是BamHⅠ和BfuCⅠ,产生的末端都是-GATC-;从不同酶的识别序列上看,说明限制酶具有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双链DNA的作用特点.
(2)根据表中酶切位点,BamHⅠ切割后形成的末端是.
(3)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中,涉及的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该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能遗传给下一代,同时能表达并发挥作用.
(4)图中过程②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棉花细胞DNA分子上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技术.
(5)抗虫棉细胞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抗虫基因(用A表示),那么该植株可看做是杂合子(Aa),自交得到的Fl有三种基因型(AA、Aa、aa),如果其中全部的抗虫植株($\frac{1}{3}$AA、$\frac{2}{3}$Aa)再自交一次,那么后代中不抗虫植株占$\frac{2}{3}×\frac{1}{4}$=$\frac{1}{6}$,抗虫植株占1-$\frac{1}{6}$=$\frac{5}{6}$.
故答案为:
(1)BamHⅠ和BfuCⅠ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双链DNA.
(2)
(3)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能遗传给下一代,同时能表达并发挥作用
(4)农杆菌转化法 DNA分子杂交技术
(5)$\frac{5}{6}$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注射试剂 |
G1 | 生理盐水(灭菌) |
G2 | 大肠杆菌菌液 |
G3 | 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 |
组别 | 排斥反应程度较轻个体比例 | 排斥反应程度中等个体比例 | 排斥反应程度较重个体比例 |
G1 | 0 | 17% | 83% |
G2 | 50% | 33% | 17% |
G3 | 83% | 17% | 0 |
组别 | IFN-γ mRNA相对含量 | IL-4mRNA相对含量 |
G1 | 1.490 | 0.887 |
G2 | 0.705 | 1.741 |
G3 | 0.630 | 2.03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醋酸洋红可使细胞全部着色 | |
B. | 醋酸洋红可使单核期的细胞着色 | |
C. | 醋酸洋红可使花粉细胞核着色 | |
D. | 醋酸洋红可进入细胞显示放射性标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当环境温度为25℃时,单位时间机体产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 |
B. | t1到t2间散热量增加是由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 |
C. | 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 |
D. | 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 B. | 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 ||
C. | 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 D. | 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组合 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紫色不抗虫 | 白色不抗虫 | ||
1 | 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a | 210 | 208 |
2 | 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b | 0 | 28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