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结果 | 15min后 仍未凝固 | 1min内 完全凝固 | 1min内 完全凝固 | 15min后 仍未凝固 | 15min后 仍未凝固 |
A. | 新鲜姜汁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能使牛奶凝固 | |
B. | 100℃时未凝固,是因为髙温破坏了酶分子中的肽键 | |
C. | 100℃的牛奶与姜汁混合后,冷却至40℃会发生凝固 | |
D. | 使牛奶凝固的最适温度在40-60℃之间 |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答 解:A、题干中“用曾煮沸的姜汁(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已经失去活性)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以及在20℃和100℃时,15min后牛奶仍然未有凝固现象,所以可证明新鲜姜汁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凝固,A正确;
B、高温只能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不能使肽键断裂,B错误;
C、100℃的牛奶与姜汁混合后,冷却至40℃姜汁中的酶仍具有活性,会使牛奶发生凝固,C正确;
D、使牛奶凝固的最适温度存在于40℃和60℃,缩小温度范围,增加温度梯度才可得到最适温度,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姜撞奶为素材,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探究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特别是温度,能结合题干信息“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和实验设计的原则,对选项作出准确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 | |
B. | 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 | |
C. | 在t2时,若给C组增加底物,产物总量会增加 | |
D. | 在t3之前,若将A组温度提高10℃,酶促反应速度会加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
B. | 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特异性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 |
C. | 特异性识别并清除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 |
D. | 提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免疫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 |
B. | 阶段Ⅰ生成的NADPH可作为还原剂用于⑤过程生成水 | |
C. | 过程①、④、⑤可为叶肉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 | |
D. | 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Ⅰ、Ⅲ的部分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表明植物在3种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消耗CO2的情况.分析在﹣5℃~0℃和20℃~30℃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分别是( )
﹣5℃~0℃温度范围 | 20℃~30℃温度范围 | |
A | 温度和光照强度都是限制因素 | 温度和光照强度都不是限制因素 |
B | 温度是限制因素而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因素 | 温度不是限制因素而光照强度是限制因素 |
C | 温度是限制因素而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因素 | 温度是限制因素而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因素 |
D | 温度不是限制因素而光照强度是限制因素 | 温度是限制因素而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因素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形成dsRNA的过程中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 |
B. | siRNA形成是因为酶切开了磷酸二脂键 | |
C. | 若某DNA片段的非模板链为ATTGGC,则mRNA为AUUGGC,互补的RNA为UAACCG | |
D. | RNAi作用会使核糖体无法与相应的mRNA结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 |
B. | 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
C. | 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 |
D. |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B细胞数量下降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