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据表回答:
(1)A—E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 。
(2)A组实验所用的试剂甲是 ,观察到颜色是 。B组实验观察的细胞结构乙是 。在D组实验中,实验因变量丙的具体观测指标是 。
(3)在C组实验中若使用0.3g/mIKNO3溶液,则实验现象是 。
(4)E组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 。在该实验中,若只跟踪分生区的一个特定细胞则无法同时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其原因是 。如果将常温下培养洋葱的装置移到冰箱的冷藏室(4℃)内再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用根尖制成装片并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5)为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从下列所给的材料中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有
(写标号)。①蚕豆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⑤洋葱根尖分生区。
(1)BCE
(2)双缩脲试剂 紫色 线粒体 单位时间内气泡的产生数量
(3)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4)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 低温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影响
(5)①③
【解析】
试题分析:A组用稀蛋清(含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B组是用健那绿染液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染色,用显微镜观察;C组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D组是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气泡的产生数量来探究过氧化氢酶在不同的PH条件下的活性;E组 是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1)A—E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BCE。(2)A组实验所用的试剂甲是双缩脲试剂,观察到颜色是紫色。B组实验观察的细胞结构乙是线粒体。在D组实验中,实验因变量丙的具体观测指标是单位时间内气泡的产生数量。(3)在C组实验中若使用0.3g/mIKNO3溶液,由于K+、NO3-会被细胞吸收则实验现象是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4)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一个特定细胞则无法同时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探究低温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影响。(5)蚕豆雄蕊和蝗虫的精巢中所观察的细胞数量多,便于观察,桃花的雌蕊和小鼠的卵巢中所观察的细胞数量少,不便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为有丝分裂。
考点:本题考查书本上的几个基础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8四川延考卷)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I.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表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请据表回答:
(1)鱼受精卵孵化率在50%以上时,其平均孵化时间与水温的关系是______,鱼受精卵开始孵化的最低温度所在的区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18~38℃温度范围内,平均孵化率与水温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2)若将14℃和42℃两组鱼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14℃组的能孵化出鱼苗,而42℃组的不能孵化出鱼苗,由此说明该种鱼的受精卵对温度的耐受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下面是一个探究激素甲是否能引起已阉割成年雄性小鼠求偶行为的实验及结果预测。请回答:
(1)选取一批已阉割的无求偶行为的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注射_______溶液作为实验组;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的干扰。
(2)预测实验结果: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该激素能引起阉割小鼠求偶行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该激素不能引起阉割小鼠求偶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云南昆明一中高三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荠菜的果实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有人用几个荠菜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并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荠菜杂交果实形状统计表 |
|||
组别 |
亲本 |
Fl |
F2 |
甲 |
三角形×卵圆形 |
三角形 |
三角形(210株)、卵圆形(71株) |
乙 |
卵圆形×三角形 |
三角形 |
三角形(309株)、卵圆形(20株) |
丙 |
三角形×三角形 |
三角形 |
三角形(455株)、卵圆形(31株) |
请据表回答:
(1)荠菜果实形状受____对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 规律。
(2)三组实验的F1代基因型相同的是____(用“甲”、“乙”、“丙”表示)。甲组三角形亲本的基因型有 种类型。若对乙组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3)三角形果实中的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甲组 F2果实中的比例为 ,而在丙组F2三角形果实中的比例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植物的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 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花粉粒糯性(e)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 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有品种甲(BBDDee)、乙(bbDDEE)、丙(BBddEE) 和丁(bbddee),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请据表回答问题:
(1) 由组合一可知,基因B/b和基因D/d位于_______ (同一、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F1自交,_______ (能、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由组合二可知,基因E/e和基因_______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F1自交所每F2中,杂合子占_______。
(3) 利用花粉鉴定法(检测F1花粉性状)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亲 本组合有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12分)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析出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
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
析出的蛋白质 |
15~20 |
甲蛋白 |
23~30 |
乙蛋白 |
25~35 |
丙蛋白 |
38~40 |
丁蛋白 |
请据表回答:
(1)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 。
(2)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它们分别是 。
(3)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 。
(4)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
(5)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