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如图表示黄豆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鲜重的变化情况及对应阶段萌发种子形态变化图(图甲)和成长的幼苗体内的生理过程图(图乙),图丙曲线Ⅰ表示黄豆植株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在y点改变某条件,曲线变为Ⅱ).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在种子萌发阶段的第Ⅱ、Ⅲ阶段种子干重比第Ⅰ阶段干重明显减少.
(2)图甲中,在第Ⅱ阶段,种子呼吸产生的CO2大大超过O2的消耗,此时种子呼吸方式以图乙中的④(填数字)阶段为主.
(3)图乙中仅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Ⅰ过程,图乙中的Ⅱ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4)图丙在y点曲线由Ⅰ变为Ⅱ的可能原因是CO2浓度升高,制约z点光合作用的主要内部因素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和酶的最大活性.

分析 1、种子萌发初期,由于吸水后,呼吸作用加快,但此时种子无叶,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机物的量逐渐减少.处于萌发初期的种子,胚根尚未突破种皮,此时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Ⅲ阶段时随种子的萌发成幼苗,代谢越来越旺盛,呼吸作用逐渐增强,故大于Ⅰ、Ⅱ阶段.
2、图乙中阶段Ⅰ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阶段Ⅱ表示暗反应阶段,阶段Ⅲ表示细胞呼吸,其中④表示无氧呼吸,⑤表示有氧呼吸.
3、图丙中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由于题中提出“曲线I表示黄豆在最适温度”,因此温度不是限制此曲线中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因此制约x点的光合作用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如:光照强度、CO2浓度等,制约z点的光合作用因素主要CO2浓度..

解答 解:(1)图甲为种子萌发过程,种子萌发时,由于吸水后,呼吸作用加快,消耗的有机物增加,故在种子萌发阶段的第Ⅱ、Ⅲ阶段种子干重比第Ⅰ阶段干重明显减少.
(2)图甲中,在第Ⅱ阶段,种子呼吸产生的CO2大大超过O2的消耗,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且此时种子呼吸方式以图乙中的④无氧呼吸阶段为主.
(3)图乙中仅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Ⅰ光反应过程,图乙中的Ⅱ为暗反应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4)图丙在y点由于温度是最适温度,光照强度达到饱和点,故曲线由Ⅰ变为Ⅱ的可能原因是CO2浓度升高,Z点的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此时温度处于最适状态,所以外界限制因素最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制约z点光合作用的主要内部因素则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和酶的最大活性.
故答案为:
(1)减少 
(2)④
(3)Ⅰ叶绿体基质
(4)CO2浓度升高 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和酶的最大活性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种子的萌发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必然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B.高等动物体内的非等位基因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突变都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遗传给后代
D.生物进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的基因库也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h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颗粒物浓度/μg•mL-1Na+-K+-ATP酶活性/U•mg pro-1细胞活力(相对值)
1035.81
25030.60.98
310020.50.87
420012.40.48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汽车尾气中吸入的颗粒物可能抑制了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
B.该实验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所计的细胞数均为活T淋巴细胞,计数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T淋巴细胞数减少
C.该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
D.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T淋巴细胞执行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的能力下降,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科学兴趣小组发现某植物雄株出现一突变体,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用Q表示),以及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用P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突变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分别为1、0
B.若突变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分别为0、1
C.若突变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Q和P分别为1、1
D.若突变基因仅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分别可能为$\frac{1}{2}$、$\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不利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2)GnRH与睾丸酮在化学本质上的差异是:前者是蛋白质(肽类),后者是固醇类(类固醇).图乙中abcd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分级(分级调节)和(负)反馈的调节机制.
(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别平均年龄吸毒史吸毒量LH(mlu/mL)FSH(mlu/mL)睾丸酮(mlu/mL)
吸毒者23岁4年1.4g/d1.452.874.09
健康人23岁--4.666.66.69
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bcd(请填图中字母).为了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引起的,可将其体内LH和FSH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4)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研究表明环境激素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传递进入人体,被靶细胞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有的环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DNA片段丢失,使得精子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缺失),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如图:

(1)过程①代表的是逆转录,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启动子和终止子是重新构建的,其应该能被受体细胞的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所识别,以便于其转录.
(2)在将X进行扩大培养之前,至少需要经过两次筛选,方法分别是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和用专一抗体检测.
(3)以实验操作过程中用到的技术有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至少写三个).
(4)在给小鼠皮下注射A蛋白时,要重复注射几次的目的是通过二次免疫,增加小鼠体内的效应B细胞数.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来制备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比较,或用图中的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与分离出的病毒进行特异性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愈伤组织是由薄壁细胞团组成的
B.培养基中只需含有必需的营养物质就能促进愈伤组织发育成植株
C.野外切取的组织块可直接接种到培养基上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组织的细胞经过培养获得的植株基因型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但不一定形成了新的物种
B.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垂直分布的最终决定性因素都是光照
C.1:1的性别比例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
D.火山喷发后的演替一般属于初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小白鼠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常用实验对象.电刺激小白鼠会使之产生逃避反应.请回答下列有关该实验的问题:
(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逃避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调节完成,完成该逃避反应的结构称为反射弧.在小白鼠逃避反应中,其体内的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单向(单向/双向)传导的.
(2)在逃避过程中小白鼠体内明显增加的激素是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且使小白鼠体温逐渐上升,一段时间后体温恢复正常,这是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3)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
(4)下表是小白鼠神经纤维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钠离子和钾离子.
离子神经元内神经元外
a5~15mol/L145mol/L
b140mol/L5mol/L
(5)多次电刺激使小白鼠大脑皮层下某个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表现为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推测可能是脑内下丘脑或垂体区域受损,引起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