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图甲是研究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实验装置,玻璃罩内充满14CO2.选取生长良好、基本相同的叶片A、B,分别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蒸馏水处理,一段时间后对A、B叶片内的同位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乙所示(黑点的疏密表示同位素含量的多少).
(1)实验中14C转移的途径是
 
;若将玻璃罩充满CO2,用放射性32P标记培养液中的KH2PO4,则一段时间后,在叶肉细胞中能够检测到放射性的结构或物质有
 

A.核糖核酸; B.脂肪;C.ATP;  D.高尔基体;E.辅酶Ⅱ;F.核糖
(2)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从该实验可推测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生长可能与
 
有关.
(3)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甲图所用培养液是
 
培养基,MS培养基是
 
培养基MS培养基除需要图示培养液中所有的营养成分以外,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及
 
类营养物质需要添加该营养物质的原因是
 
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
分析:A、B的处理区别是A组用生长素处理,B组用蒸馏水片,所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有无;A侧同位素含量多是因为用生长素处理的结构;暗反应过程C元素的转移途径是CO2→C3→糖类等有机物.
解答: 解:(1)实验中二氧化碳参与暗反应,即CO2固定(CO2+C5→2C3)、C3的还原(2C3→(C H2O)+C5),则14C转移的途径是 14CO2→C3→糖类等有机物;核糖核酸中元素组成是C、H、O、N、P,脂肪元素组成是C、H、O,ATP元素组成是C、H、O、N、P,高尔基体中含有磷脂和蛋白质,则元素组成是C、H、O、N、P,辅酶元素组成是C、H、O、N、P,核糖中含有C、H、O,则含有P元素的是ACDE.
(2)生长素能调节养分运输促进细胞生长.
(3)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甲图所用培养液是液体培养基,MS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属于固体培养基;MS培养基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及有机类营养物质,由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阶段营异养生活,所以需要加入有机营养.
故答案为:(1)14CO2→C3→糖类等有机物 ACDE
(2)调节养分运输
(3)液体  固体  有机  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阶段营异养生活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的变异
C、物种的形成使得自然界中生物类型有所增加
D、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有机磷化合物在农业生产中作为杀虫剂被广泛使用,长期以来因使用其量大、范围广,容易造成水体污染等诸多环境问题.
(1)为了筛选甲胺磷的降解细菌,将农药厂的甲胺磷污染土壤悬液涂布在
 
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以对降解菌进行定向的
 

(2)在分离得到的菌株A中检测到了ophc2蛋白,可以催化甲胺磷的降解,这种蛋白质是在细胞的
 
上合成的.若要定量分析ophc2蛋白的催化能力,应测定单位时间内
 

(3)为了测定菌株A降解效率,配置0mg/L、10mg/L、30mg/L、50mg/L、70mg/L的甲胺磷溶液,测定不同浓度甲胺磷溶液的吸光值,画出标准曲线,得到吸光值与甲胺磷浓度的关系:y=0.02x-0.01,如图所示.
将含有100mg/L甲胺磷的菌株A培养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培养5天后,测定吸光值,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降解率=(初始甲胺磷浓度-降解后甲胺磷浓度)/初始甲胺磷浓度,则取得的最大降解率等于
 
(忽略细菌对吸光值的影响和培养液体积变化),若甲胺磷自身化学分解,则计算的降解率数值会
 
(偏大、不变、偏小).
温度 15℃ 20℃ 25℃ 30℃ 35℃ 40℃
吸光值(菌株A) 1.71 1.53 1.15 0.49 1.32 1.89
(4)继续分析细菌的16S rDNA可以鉴定种类,提取得到菌株A的DNA后,通过
 
扩增得到大量的16S rDNA,进而对细菌分类.
(5)导入ophc2基因的烟草可获得降解有机磷的能力,烟草花粉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为了避免转基因烟草的花粉对野生型烟草造成基因污染,可将ophc2基因导入烟草细胞的
 
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I.产前诊断是优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中的羊水检查是对孕妇进行检査的一种手段.羊水检查多在妊娠16~20周进行,通过羊膜穿刺术,采集羊水检查.请回答
(1)在进行染色体分析时,通常选用处于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主要观察染色体的
 

(2)在胚胎只有8个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检测,取出一个细胞对胚胎影响不大,因为这时的细 胞
 
高.
(3)在一次羊水检查中发现一男性胎儿患有某种遗传病,调查发现丈夫(甲)和妻子(乙) 均表现正常,甲的姐姐和乙的弟弟均为该病患者,而甲、乙双方的父母表现正常.
①请绘制出该家庭三代的遗传系谱图.
②根据对此家庭的调查结果推测,如果甲和乙再生一个健康女孩的几率是
 

II.(1)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 致死.现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子一代果绳共214只K,其中雌蝇143只.那么,控制这对相对性 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有
 
种,分别是
 

(2)一只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果 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F1的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①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②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
 
.请简要说朋推断过程:
 

③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最好选择F1中雌性为
 
型,雄性为
 
型作为杂交的亲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种开花植物细胞中,基因P(p)和基因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与纯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基因型为PpRr的植株,表现型为
 

(2)若表现型为紫花和红花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2紫花:1 红花:1 白花.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3)为鉴定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将该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现为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
 
种.
②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确定待测紫花亲本基因型的三种情况为
 

③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尚不能确定待测紫花亲本基因型.若子二代中,紫花:红花:白花的比例为
 
,则待测紫花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PP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啮齿类动物如小鼠、家兔繁殖力较强,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常被用作遗传研究的模式动物.
(1)一对纯合的灰色雄兔与白色雌兔杂交,F1均为灰色,F1个体自由交配,F2出现的性状分离比为灰色:黑色:白色兔为9:3:4,说明家兔体色最可能由
 
对基因控制,F2白兔中的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
 

(2)已知小鼠的黑毛和黄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黑毛由隐性基因(d)控制,但不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同源区段).通过调查统计种群中具有该隐性性状小鼠的
 
可以初步推测该基因的位置.若进一步研究可以进行杂交实验,选择
 
的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后代表现为
 
,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不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研究证明黄毛和黑毛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基因控制,并且其中一个基因纯合时能使胚胎致死.黄毛小鼠多次交配后得到子代存活小鼠中,黑毛鼠与黄毛鼠总是表现出1:2的比例,说明致死基因是控制
 
毛的基因,子代黄毛鼠的基因型是
 

(4)现有基因型为DD的小鼠早期胚胎,希望利用这一材料培育敲除D基因的小鼠,如果用转基因技术使d基因取代基因D,操作过程中通常采用
 
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含d基因的DNA片段如图所示,所利用的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TACC,请在方框内画出被此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所形成的含d基因的片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I、Ⅱ题:

I 韭黄是利用绿色韭菜在避光条件下培养出来的.某同学利用所学知识研究韭黄叶片呈黄色的原因,其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  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1分别称取5g韭菜叶片和韭黄叶片,剪碎,放入两个研钵中.
2向两个研钵中各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步骤二  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与宽的滤纸条,将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此端l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横线.
步骤三  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一细线,并迅速重复画一两次.
步骤四  分离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将滤纸条画线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用棉塞塞紧试管口,进行层析.
步骤五  观察、记录
待层析液上缘扩散至接近滤纸条顶端时,将滤纸条取出,风干.观察滤纸条上所出现的色素带及颜色,并记录结果.
请分析回答:
(1)上述实验操作中有2处错误,请改正.
 
;    ②
 

(2)该同学纠正错误后重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色素带颜色①和⑤相同、②和⑥相同.由结果分析可知,韭黄叶片呈黄色的原因是:在避光条件下,韭黄不能合成
 
(填色素名称),叶片中只含有
 
(填色素名称).
(3)图甲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上,其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
 
;二是用于合成
 

Ⅱ1958年F.C.Stewar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成新植株,他所配制的培养基中除含有必要的养料外,还加入了生长素等植物激素.请分析回答.
(1)植物组织培养能够获得成功的理论基础是
 

(2)有学者认为,生长素(IAA)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经一系列反应,产生图丙中所示的
 
等信息分子.信息分子进入细胞核,“唤醒”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困,使其转录形成
 
.转录产物进入细胞质后,指导蛋白质合成,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由此可见,生长素不是直接参与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
 
的信息.
(3)生长素还能促进细胞生长,这是因为生长素能活化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蛋白,将细胞内的H+
 
方式运输到细胞壁中,使细胞壁变得松弛,束缚力减弱,有利于细胞伸长.实验表明,少量的H+就可使幼嫩细胞的细胞壁变得松弛.因此,与老细胞相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更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玉米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紫色玉米籽粒中两种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请回答:

 ①决定红色籽粒的基因型有
 
种.
 ②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籽粒中紫色籽粒占
 

(2)玉米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①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②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植株为窄叶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
 
(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
④若③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予正确的是(  )
A、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由此可知种群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种群1中新基因型A'A的甲虫个体的出现将 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种群1中A'基因的出现”最可能的来源是碁、因突变,该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种群1和种群2中不同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种群1和种群2甲虫的变异和进化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