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蛋白质在细胞内合成后,能依靠其自身的特殊结构.从初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发挥其功能部位,这一过程叫蛋白质分选.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分选蛋白为真核细胞的丙酮酸脱氢酶,推测该酶将被转运到线粒体中,该细胞器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
(2)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核仁.
(3)胰岛素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成熟,最终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一蛋白质分选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性.
(4)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活性最高时的pH为5.0,但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为7.2,则细胞质基质中的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进入溶酶体,以维持其pH稳定.少量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原因是细胞质基质的pH为7.2,会导致水解酶活性降低(失活).

分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解答 解:(1)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因此丙酮酸脱氢酶将被转运到线粒体中发挥作用,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
(2)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并且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因此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核仁.
(3)胰岛素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成熟,最终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一蛋白质分选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性.
(4)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活性最高时的pH为5.0,但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为7.2,说明溶酶体内氢离子浓度高,因此细胞质基质中的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进入溶酶体,以维持其pH稳定.少量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原因是细胞质基质的pH为7.2,会导致水解酶活性降低(失活).
故答案为:
(1)线粒体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2)核孔 核仁
(3)内质网、高尔基体 囊泡 (一定的)流动性
(4)主动运输 细胞质基质的pH为7.2,会导致水解酶活性降低(失活)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功能以及分泌蛋白形成的过程;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图是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第1-5题
(1)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B
A、[13]核糖体和[9]叶绿体
B、[9]叶绿体和[8]线粒体
C、[8]线粒体和[1]细胞壁
D、[10]内质网和[11]液泡
(2)关于[13]细胞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B、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
C、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种类越多
D、蛋白质分子是不可以运动
(3)图中[7]的主要功能是C
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B、性激素的合成场所    C、控制遗传和代谢中心     D、有氧呼吸的场所
(4)图中[5]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
A、DNA和蛋白质       B、DNA和糖类    C、RNA和DNA        D、蛋白质和脂质
(5)使该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的是D
A、[12]核糖体 B、[2]高尔基体C、[10]内质网D、[11]大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是蜜蜂某些细胞分裂(示部分染色体)示意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细胞分裂后能形成基因型为AD的卵细胞
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甲图所示的细胞基因组成为AaDd
D.由甲、乙两图可知,蜜蜂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利用如图中的甲所示结构进行下列有关神经传导方面的实验,图乙是甲图C结构的放大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乙所示为突触结构,④是突触小泡,其内部的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到⑥.
(2)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A、B、C三处中的B(填标号或字母)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能引起肌肉收缩,则说明该材料的反射弧完整符合实验要求.
(3)用电极刺激①处,如果观察到肌肉收缩,并在②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用电极刺激②处,在③处没有测到电位变化,再用电极刺激③处,在②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突触处(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4)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将该药物涂在Ⅰ组材料的①(②或③均可)(填标号或字母)处,然后从B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将该药物涂在Ⅱ组材料的C(填标号或字母)处,然后从B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验结果显示,该药物能阻断乙图所示结构的兴奋传递.如果该药物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可能是作用于图乙中的⑦(填标号或字母)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容易获得只具有单层细胞的材料,但内表皮是无色透明的,用其直接作观察材料,效果不理想.中性红是一种弱碱性pH指示剂,变色范围为pH 6.4~8.0之间(酸性为红色,碱性为黄色).植物的活细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红并进入液泡;死细胞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但可使细胞核染色.回答下列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小刀在鳞片叶内侧划成约2cm2的小块,两手握住小块的两侧并朝内表皮方向对折,露出内表皮,然后用镊子取下小片内表皮.
步骤二:将取下的内表皮放入0.03%的中性红溶液中染色3min后,放在清水中浸泡10min,以褪去细胞壁的颜色.
步骤三: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将上述内表皮置于清水中,盖上盖玻片.
步骤四:从盖玻片一侧滴加0.5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的操作需要重复多次,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步骤五: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步骤六:将装片上的蔗糖溶液置换成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现象分析
①观察结果显示,液泡的颜色为桃红色,由此可判断细胞液偏酸性.
②图中A处的物质是蔗糖溶液.细胞B的细胞核被着色,而其他结构没有着色,可能的原因是该细胞已死亡.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质壁分离无法复原,原因可能是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④换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重复该实验,发现在没有将KNO3溶液置换成清水的情况下,质壁分离的细胞发生了自动复原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简单)扩散、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细菌与真菌相比,细菌细胞没有(  )
A.细胞膜B.细胞器C.细胞质D.核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对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表中各元素的数据代表该元素占原子总量的百分比.请据表回答问题.
岩石圈
成分%
所有其他成分
<0.1
47287.94.53.5252.52.20.460.220.19
人体
成分%
所有其他成分
<0.1
6325.59.51.40.310.220.030.060.050.030.01
(1)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得的那些元素与环境中的这些元素的比例相差甚远.如岩石圈中,氢、碳、氮加在一起占总原子数不到1%,而在生物体中占总原子数的74%左右.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两者具有差异性.
(2)人体中的钙在骨和牙齿中以钙盐的形式存在,钙在血液中主要以钙离子形式存在,如果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现象.
(3)从此表看,人体成分中没有铁的含量,是否人体不含铁?为什么?不是,人体内含铁,如血红蛋白(举一化合物为例).
(4)人体内的镁可以从绿色蔬菜的叶获得,为什么?因为镁是合成叶绿素的主要元素,叶片中含镁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