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关于科学史中所用的研究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化学反应过程--同位素标记法
B、萨顿假说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都是类比推理法
C、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
D、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法
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专题: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DNA双螺旋结构,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 解:A、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化学反应过程都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跟踪O元素和C元素,A正确;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遗传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不正确;
C、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最终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DNA结构的物理模型,得出DNA双螺旋结构,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科学史中所用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B、1:1的性别比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
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多种生物学现象或过程模型,相关叙述不准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规律性应答的结构;e可代表神经递质,当其作为某信息传递过程被切断时,刺激a,机体仍然能够产生感觉
B、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的免疫调节过程,c若是靶细胞,b能与c结合,则a一定是T细胞
C、若a、b、c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值,则a>b+c
D、若表示减数分裂,b为次级精母细胞,则e异常分裂可形成XX染色体组成的c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珊瑚虫和该区域的鱼组成珊瑚礁群落
B、珊瑚礁体积变化影响鱼类的多样性
C、该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演替至第4年时各种鱼类个体数才达到K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利用下列实验方法不能实现相应目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
A 用放射性碘元素标记甲状腺激素饲喂实验动物 证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B 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 证明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渗透失水
C 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月季枝条的形态学下端 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 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酒精处理吸水涨破的鸡血细胞滤液 去除滤液中的杂质,粗提取出DNA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一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a(神经纤维膜内)、c(神经纤维膜外)两点,且ab=bc,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记录仪偏转状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受损部位膜内外的电位为外正内负
B、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不会偏转
C、静息电位的产生与膜对Na+通透性有关
D、若改为刺激b点,记录仪不会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第一组:黄鼠×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第二组:黄鼠×黄鼠一黄鼠2396:黑鼠1235.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
1
4
左右.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①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不能稳定遗传
②第二组的结果表明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③黄鼠和黄鼠交配,不能产生成活的纯合黄鼠后代
④若种群中黑鼠个体占25%,则黑鼠基因的基因频率为50%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水生植物生长时要进行光合作用,请用下列简易装置来测量黑藻的净光合作用强度 ( 以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量表示 ).
实验材料和用具:带单孔塞的玻璃瓶,量筒,0.1%的NaHCO3溶液,新鲜黑藻,大烧杯,乳胶管,U形玻璃细管(有刻度),温度计,沸水,清水等.
(1)本实验的装置里缺少
 
,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添加
 
可以得到解决.
(2)本实验设计的原理是:黑藻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
 
,将水从导管排出,并推动U形管中的水柱下降和上升,单位时间内
 
差值即为净光合速率.
(3)某同学利用此装置研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Ⅰ.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上述装置,编号甲、乙.甲、乙两瓶内加入的
 
完全相同.连接好导管和U形管后,调节U形管的水面高度至固定刻度.
②将甲装置安放在大烧杯中,用
 
和清水勾兑至预设温度.乙装置作为对照组安放在自然温度下盛等量清水的大烧杯中.
③将甲乙两装置放在光照强度等其他条件相同并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开始计时.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甲乙的U形玻璃管两边的
 
,根据实验结果,比较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光合作用强度.
Ⅱ.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