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图1:图1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则第45min时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逐渐缩小,表明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染色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因此曲线B表示分裂后期一个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个着丝点之间的距离.
分析图2:图2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 解:(1)第45分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开始逐渐缩小,说明此时每个着丝点已经分裂成两个,并开始向两极移动,即此时细胞分裂进入后期.
(2)从图中看出,从45min开始曲线B表示的距离逐渐增大,可表示一个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个着丝点之间的距离.
(3)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而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此类药品作用于分裂间期,即图2中的AB区段.
(4)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的BC区段.
故答案为:
(1)45 45分钟后A曲线开始下降,表明着丝点与相应一极的中心粒之间的距离开始逐渐缩小,说明每个着丝点已经分裂成两个着丝点便开始向两极移动
(2)B
(3)AB
(4)BC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提取色素时要加人适量的SiO2,以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 |
B. | 色素提取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不同,扩散速率也不同 | |
C. | 分离色素时要避免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并用棉花塞紧试管口 | |
D. | 突变体分离的色素带中第2条消失,对照组中该色素带呈橙黄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需要经过变形阶段 | |
B. |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 |
C. | 细胞质均等分裂 | |
D. | 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精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中单位时间内红色进入深度与琼脂块体积大小无关 | |
B. | 因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白色,所以做质壁分离实验时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 |
C. | 我们进行人类遗传病调查时,应选择多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 |
D. | 制作生态缸时,防止里面动物缺氧窒息,要不断通入空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ATP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
B.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
D.一分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一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都来自氨基
B.N是组成细胞内各种有机物的必需元素
C.所有细胞中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
D.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