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5、分析题图:
图1表示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关系,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题图可知D是RNA,C是DNA,E是蛋白质,A是核苷酸,B是氨基酸;
图2是动物细胞内某物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分析可知B是氨基酸,甲是核糖体,乙是内质网,丙是高尔基体,丁是细胞膜,戊是线粒体,物质X是分泌蛋白.
解答 解:(1)题图中的A是核苷酸,真核生物体内的核苷酸有8种(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题图中的B是氨基酸,构成氨基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
(2)题图中的A是核苷酸,核苷酸间的不同表现在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和含氮碱基(胸腺嘧啶、尿嘧啶)两个方面.
(3)物质D是RNA,吡罗红可使RNA呈现红色,可用吡罗红试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后来染色观察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故除图2所示膜结构外,该动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还包括核膜.
(4)题图中的戊是线粒体,线粒体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增加了内膜的膜面积;物质X是分泌蛋白,结构丁是细胞膜,分泌蛋白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细胞内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故答案为;
(1)8 C、H、O、N
(2)五碳糖 含氮碱基
(3)吡罗红 核膜
(4)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 胞吐
点评 本题结合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关系图、动物细胞内某物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器间的分工和合作的知识,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明确DNA和RNA在构成上的异同,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武邑中学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碗豆的髙茎和蚕豆的矮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 B. | 存活、死亡、死忘、死亡 | ||
C. | 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 D. |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逆转录酶 | |
B. | 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 |
C. | 选用细菌为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质粒易进入细菌细胞且繁殖快 | |
D. | 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TP水解和合成时所需要的酶都是一样的 | |
B. | ATP水解时释放能量,合成ATP时储存能量 | |
C. | ATP和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 |
D. |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的生理过程一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的直立菌丝构成的 | |
B. | 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 |
C. | 长期放置的酒表面会出现一层膜,这层膜是醋酸菌在液体表面繁殖形成的 | |
D. | 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增殖形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