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蓝藻细胞含有叶绿体、核糖体 | B. | 蓝球藻、颤藻、念珠藻都是蓝藻 | ||
C. | 蓝藻没有核膜、染色体 | D. | 若蓝藻大爆发会形成水华 |
分析 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和酶,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蓝藻都为单细胞生物,以细胞群形式出现时才容易看见,也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水华”.
解答 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具有核糖体,A错误;
B、蓝球藻、颤藻、念珠藻都是蓝藻,B正确;
C、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染色体,C正确;
D、蓝藻都为单细胞生物,以细胞群形式出现时才容易看见,若蓝藻大爆发会形成水华,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蓝藻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蓝藻的结构特点,明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脱水缩合过程中所形成的肽键数一定等于所脱去的水分子数 | |
B. | 肽键可以表示为CO-NH或NH-CO | |
C. | 几条肽链在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是通过其他化学键连接起来的,而不是肽键 | |
D. | 在链状肽中一个十肽分子比一个八肽分子多两个肽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果糖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可直接被细胞吸收,是蔗糖水解产物之一 | |
B. | 麦芽糖在糖料作物中含量丰富,可用斐林试剂检测以区分是否水解 | |
C. | 淀粉不易溶于水,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 |
D. | 脂肪的营养含量远远高于糖类,而氢含量更少,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更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1中CD段细胞的基因型与EF段相同 | |
B. | 图2细胞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 |
C. | 图2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位于图1中的FG段 | |
D. | 图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图1中CD段细胞的一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除①②③外,其余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 |
B. | 除⑤⑥两种生物外,其余生物都需进行寄生生活 | |
C. | ①中只有一种核酸,其余均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 |
D. | 以上生物中,只有⑤⑥两种生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下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请根据图推断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少,组织的含水量下降
B.冬季来临过程中,自由水明显减少是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C.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D.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
A.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感受器中属于化学感受器的是( )
A.人类皮肤感受器 B.蝮蛇颊窝
C.飞蛾的触角 D.鱼类侧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南阳五校高二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
A.①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C.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D.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