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下列关于无机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合成脂肪时需要磷酸盐作原料
B.水能够参与许多生化反应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都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D.精瘦肉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

分析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如Fe2+--血红蛋白、碘元素--甲状腺激素.仅占细胞鲜重的1%-1.5%.无机盐离子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还可以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解答 解:A、脂肪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细胞合成脂肪时不需要磷酸盐作原料,A错误;
B、水是生命之源,水能够参与许多生化反应,B正确;
C、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C正确;
D、水是鲜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瘦肉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细胞的形态结构可能发生改变B.细胞器种类和数量可能改变
C.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改变D.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肯定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B.植物体只有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D.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因为所含基因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见下图).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两人每抓完一次并作统计后,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重复抓取.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的过程
B.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基因型为DdTt个体与DDTt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子代基因型有(  )
A.2种B.4 种C.6 种D.8 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已知流感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现欲探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核酸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活鸡胚,DNA水解酶,RNA水解酶.
实验步骤:
(1)取等量的活鸡胚分成A、B、C三组.
(2)把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三组,第一组不作任何处理,第二组用适量DNA水解酶处理,第三组用等量RNA水解酶处理.
(3)用显微注射技术向A组注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再分别向B、C两组活鸡胚中注射第二、第三组处理后的提取液.
(4)分别从培养后的活鸡胚中抽取出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甲型H1N1流感病毒.
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①A组样品检测中含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
②若B组样品检测无甲型H1N1流感病毒(或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产生,则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核酸是DNA (或RNA).
③若C组样品检测无甲型H1N1流感病毒产生,则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核酸是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为绵羊“多利”的克隆过程.
(1)写出图中①所指的细胞工程名称:细胞核移植.
(2)实施细胞工程①时,所需的受体细胞大多采用动物卵细胞的原因是:
卵母细胞体积大,易操作,并含有促进体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3)“多利”面部的毛色是白色,请根据遗传学原理说明判断根据:雌性“多利”的细胞核来自白面绵羊.
(4)继植物组织培养之后,克隆绵羊的培育成功,证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绵阳期末)下列过程中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鲜种子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主要是结合水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含水量没有差异

C.叶绿体光合作用中水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D.线粒体有氧呼吸中既消耗水又产生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省高三上第三次诊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陕西校级月考)保卫细胞的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引起气孔开闭.为了探究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研究者预实验的分组和实验结果如下:

一.实验分组:

A组:蚕豆叶片+100ml pH为7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B组:蚕豆叶片+100ml pH为7的KCl溶液+黑暗处理

C组:蚕豆叶片+100ml pH为4.5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D组:蚕豆叶片+100ml pH为7的NaCl溶液+太阳光照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二.制片观察每组烧杯中叶片下表皮气孔的开闭情况,结果记录如下表:

完全开放(% )

半开放(% )

关闭(% )

A组

40.0

42.0

18.0

B组

1.0

11.0

88.0

C组

21.0

42.0

37.0

请下列回答:

(1)该预实验的目的是:

(2)要观察每组叶片下表皮气孔的开闭,需制片并观察.请写出制片的操作过程.

(3)依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与气孔的开闭调节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 (写出2种).

(4)为进一步探究K+和Na+对促进叶片气孔开放的综合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实验方案.

①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再取三个烧杯编号D、E、F,依次加入100mLpH均为7的 和蒸馏水.

②在暗处理的同一蚕豆叶上剪取同样大小的若干叶片小块分别置于上述三个烧杯中.

③将烧杯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照光4h左右.

④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开闭,记录并统计实验结果.

⑤结果预测及结论:如果 ,则说明K+和Na+都能促进叶片气孔开放,且作用效果可叠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