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小鼠是动物实验的常用材料,请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科学家将牛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的受体细胞,经培养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
材料2:利用灭活的单纯疱疹病毒I型,反复多次注射到小鼠体内,待小鼠血清中抗体检测呈阳性时,在将小鼠体内取得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最终得到单克隆抗体.
(1)材料1中常用小鼠的受精卵做受体细胞;将重组细胞培养至桑椹胚(囊胚)(时期)时,可植入代孕母鼠的子宫内,重组胚胎在子宫内不会死亡的生理学基础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2)材料2中来自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若细胞两两融合,会产生3种融合细胞.
(3)经筛选得到的杂种细胞,还需经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得到数量足够且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大规模培养,最后从培养液中获得单克隆抗体.这样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

分析 1、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2、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解答 解:(1)培育转基因动物时,常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因为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胚胎移植时,应将重组细胞培养至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才可植入代孕母鼠的子宫内;重组胚胎在子宫内不会死亡的生理学基础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2)诱导细胞融合常用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诱导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时,若细胞两两融合,会产生3种融合细胞,即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
(3)经筛选得到的杂种细胞,还需经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得到数量足够且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大规模培养,最后从培养液中获得单克隆抗体.这样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
故答案为:
(1)受精卵    桑椹胚(囊胚)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2)聚乙二醇(PEG)    3
(3)克隆化培养    抗体检测
(4)培养液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及过程;识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城市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人工湿地中菌类等作为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为了提高分解者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向水体中通入空气.
(2)如图是某人工湿地实现废水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
①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②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厌氧池中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③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3)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
种群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0.00370.00370.0350.0350.34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上述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丙和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下面是将乙肝病毒控制合成病毒表面主蛋白基因HBsAg导入巴斯德毕赤酵母菌生产乙肝疫苗的过程及有关资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 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是一种甲基营养型酵母菌,能将甲醇作为其唯一碳源,此时AOX1基因受到诱导而表达[5'AOX1和3'AOX1(TT)分别是基因AOX1的启动子和终止子].
资料2 巴斯德毕赤酵母菌体内无天然质粒,所以科学家改造出了图1所示的pPIC9K质粒用作载体,其与目的基因形成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后可以与酵母菌染色体发生同源重组,可以将目的基因整合于染色体中以实现表达.

(1)如果要将HBsAg基因和pPIC9K质粒重组,应该在HBsAg基因两侧的A和B位置接上SnaBⅠ、AvrⅡ限制酶识别序列,这样设计的优点是避免质粒和目的基因自身环化.
(2)酶切获取HBsAg基因后,需用DNA连接酶将其连接到pPIC9K质粒上,形成重组质粒,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以获取大量重组质粒.
(3)步骤3中应选用限制酶BglⅡ来切割重组质粒获得重组DNA,然后将其导入巴斯德毕赤酵母菌细胞.
(4)为了确认巴斯德毕赤酵母菌转化是否成功,在培养基中应该加入卡拉霉素以便筛选,转化后的细胞中是否含有HBsAg基因,可以用DNA分子杂交方法进行检测.
(5)转化的酵母菌在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需要向其中加入甲醇以维持其生活,同时诱导HBsAg基因表达.
(6)与大肠杆菌等细菌相比,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菌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其优点是在蛋白质合成后,细胞可以对其进行加工(修饰)并分泌到细胞外,便于提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只有部分用于合成ATP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少量的ATP
D.人体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神经元接受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离子分布发生改变
B.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C.兴奋的传递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D.内环境中Na+、K+的浓度变化可影响兴奋的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2016年3月6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在经历罕见冬汛后,水位转为下降状态,湖洲变成万亩草原.干涸的鄱阳湖滩被绿草黄花覆盖,羊儿惬意吃草,游人在春意浓浓的绿草上玩耍.全球约95%的白鹤在鄱阳湖越冬,受鄱阳湖枯水期持续低水位的影响,鄱阳湖生物资源衰退,白鹤等越冬候鸟重要食料的生长受到较大影响,鄱阳湖候鸟栖息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研究和保护白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1)干涸的鄱阳湖滩被绿草黄花覆盖,“绿草黄花”为羊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该信息属于物理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羊儿惬意吃草,游人在春意浓浓的绿草上玩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某科研小组在调查鄱阳湖某区域内白鹤的种群数量时,第一次捕获66只做好标记后放回,6天后,在同一地点捕获70只候鸟,其中标记的白鹤18只,未标记的白鹤36只,东方白鹳20只.由此估算该区域内白鹤的种群数量为198只,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
(3)在越冬地鄱阳湖,白鹤主要挖掘水下泥中的苦草、马来眼子菜、野荸荠、水蓼等水生植物的地下茎和根为食,约占总食量的90%以上,其次也吃少量的蚌肉、植食性小鱼、小螺.根据以上信息,画出相关的食物网
(4)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能量流经白鹤的去向有自身细胞呼吸消耗、分解者利用.
(5)冬季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鄱阳湖中某种鱼类向上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蔬菜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温度适宜、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变化.丙图表示温度适宜且不变的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开始于a时刻之前(填“a时刻之前”、“a时刻”或“a时刻之后”).b时刻蔬菜根尖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
(2)乙图在B点时改变的某种条件最可能是CO2的浓度增加.
(3)乙图中A点与B点相比较,A点时叶绿体中C3的含量增多 (填“增多”或“减少”).
(4)丙图中G(2.5,0.56)点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葡萄糖计算)的速率为0.16mol/h.
(5)若适应升高CO2浓度,其它条件不变,则丙图中曲线如何变化?请在丙图中绘出变化后的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回答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相关问题
(1)培育转基因植物过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基因表达载体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3)用两种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 切割某DNA分子,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图中的何种Ti质粒?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图是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回答:
(1)外界氧浓度在3%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主要是无氧呼吸.
(2)外界氧浓度在5%~15%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判断的理由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
(3)该器官CO2的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B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曲线,这表明此时该器官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判断的理由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