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分别表示流入昆虫、鼠的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物网中鹰的数量最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使用农药防治害虫和鼠,同时会杀死天敌食虫鸟和鹰,进而造成害虫和鼠大量繁殖。因此牧民通过加强对鹰和食虫鸟的保护控制害虫和鼠,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Q75×109kJQ118×108kJQ212×108kJ,则人同化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kJ

2)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是生物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场沙漠化,发生在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休牧轮牧”“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提高了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能量流动逐级递减,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可利用的能量最少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减少环境污染 24×108 长期共同进化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次生演替 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食物网中,牧草属于第一营养级,昆虫、牲畜、鼠为第二营养级,食虫鸟和人为第三营养级,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

1)在食物网中鹰的数量最少,原因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可利用的能量最少。牧民通过加强对鹰和食虫鸟的保护控制害虫和鼠,这样做能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减少环境污染。图中Q7.5×109kJQ1l.8×108kJQ21.2×108kJ,则牲畜同化的能量为7.5×109×20%l.8×1081.2×1081.2x109,则人同化的能量最多为1.2×109×20%2.4×108kJ
2)在草原上存在着多种有捕食关系的生物,精明的捕食者根据被捕食者提供的信息寻找食物,精明的被捕食者会使用最适宜的反捕食策略(如保护色、假死、威吓等)成功避开捕食者的捕杀,这种适应关系是生物之间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
3)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场沙漠化,由于该演替过程中的起始条件不为0,因此发生在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休牧轮牧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提高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获得耐热耐辐射微生物资源,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新疆库木塔格沙漠某区域取样,利用常规平板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定向筛选出耐高温耐辐射菌株,实验流程如下,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兴趣小组选择在该区域取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LB肉汤培养基需添加一定量的NaCl,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LB肉汤培养基一般采用_____灭菌;驯化培养过程中,对活菌纯化并计数的方法是___________,测得的活菌数往往比实际值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探究已纯化的菌株能否分解纤维素,他将此菌株接种在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了菌落,该同学认为此菌株能分解纤维素,但其他的同学并不认同他的观点,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微生物培养技术在医疗、工业生产、食品生产等方面均有应用。下表是一种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0.5g

1g

0.5g

2g

200ml

1此培养基中的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 。在各种成分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的是 和灭菌。

2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进行细菌的耐药性试验,其大致过程是:将含有某种细菌的菌液用 法接种在培养基表面并进行培养,最终形成单个的菌落;再分别将含有等剂量不同种抗生素的相同大小的圆形滤纸片置于该平板上有菌落的位置,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若滤纸片下的菌落死亡,说明该细菌对该抗生素 填“敏感”或“不敏感”

3用上述方法统计菌落数目时,一般选择菌落在 的平板进行计数,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50个,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稀释倍数为105时,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为 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4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甲同学在实验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则纤维素分解菌位于

A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类病斑突变体是一类在没有外界病原菌侵染情况下,局部组织自发形成坏死斑的突变体,坏死斑的产生基本不影响植株生长,反而会增强植株对病原菌抗性。

1)将某野生型粳稻品种用甲基磺酸乙酯(EMS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类病斑突变体,收获突变体种子,在温室内种植,随着叶片发育逐渐出现病斑直至布满叶片,收获种子,连续多年种植,其叶片均产生类病斑,表明该类病斑表型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F1植株表型均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表明突变体的类病斑表型受常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

3)对F2群体中148个隐性单株和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序列分析,发现1号染色体上A基因的非模板链发生了单碱基突变,如下图所示,据此推测突变体出现类病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起始密码子;CAA:谷氨酰胺;GAA:谷氨酸;CUU:亮氨酸;UAA:终止密码子;AUU:异亮氨酸)

4)进一步实验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类病斑突变体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均有所提高。提取细胞中的总RNA,在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然后以防御反应相关基因P1P2P3的特有序列作___________进行定量PCR,检测这三种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推测突变体抗性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___浓度抑制生长。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______点左右(用字母表示)

(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然后将大肠杆菌和被标记的噬菌体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搅拌、离心,并检测沉淀物和悬浮液中的放射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组的悬浮液含极少量标记的噬菌体DNA,但不产生含的子代噬菌体

B.甲组被感染的细菌内含有标记的噬菌体DNA,也可产生不含的子代噬菌体

C.乙组的悬浮液含极少量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也可产生含的子代噬菌体

D.乙组被感染的细菌内不含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也不产生含的子代噬菌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每年的7~9月为某品种苹果果实的成熟期。研究人员在此期间,每隔10天采摘果实测定其中几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期果实体积增大减缓与果实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有关

B.脱落酸和生长素含量增加有助于果实的成熟,这可能也与乙烯增加有关

C.苹果果实体积增大与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有关

D.本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苹果果实的成熟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临床药物M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为研究药物M的作用,设计以下实验。请补充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和用具:健康成年小鼠、温度计、药物M制剂、生理盐水、恒温箱(可调节温度)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对具体仪器的使用细节、注射剂量不作要求。小鼠正常体温为381℃,实验其它条件适宜。)

1)实验思路:

①取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鼠若干只,分别用体温计测定肛温。

②实验分组与处理:

A组:注射适量药物M制剂后,置于5℃恒温箱中

B组:注射等量药物M制剂后,置于25℃恒温箱中

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置于5℃恒温箱中

D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置于25℃恒温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在下列坐标系中,绘制各组小鼠体温的变化曲线)

______

3)分析与讨论

C组小鼠的产热速率_____________(选填“>”、“=”、“<”)D组小鼠的产热速率,该组小鼠为了减少散热,皮肤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

②上述实验仅能说明在相对低温环境中,药物M对体温调节有抑制效应,为更具说服力应增设的分组与处理是:____________

③根据药物M的作用,推测药物M可用于____________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时让患者处于22℃左右的空调病房,并结合冰敷、酒精擦浴等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